Back to home
   
 
Search:
 
快讯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雨果快讯 内容正文
 
 
易有伍的《情荷交响曲》
 
作者:   发布日期:2010/8/24 10:16:41

  

   情荷--易有伍的《情荷交响曲》

   音乐人看到的大千世界似乎的确和一般人不同:带有。情感。如佛曰“一花一世

界,一木一浮生”,荷在易有伍眼中是有灵性的植物,它的姿态不是供人观赏的,而

是自身情感的透露,“悲、忧、伤、愁、娇、羞、俏、痴、喜、恨、缠、楞”,(

《情荷》易有伍)不轻易为人所察觉。
   

    与荷的结缘,早在老易(音乐人对易有伍的亲切称呼)年少读书时的一宗小意外

里——骑自行车不小心掉进新加坡波东巴西的荷塘里,满身塘泥,头顶荷叶地爬到岸

上。不过当时年少,未能马上发现荷的“隐情”,虽然对音乐和摄影同样狂热,但后

来慢慢走向发展音乐事业的道路,冷落了摄影,同时与荷的情缘暂告一段落。
   

   1993年可说是一个对老易特别的年份,在这年里,他重拾了摄影,并且再续了与

荷的情缘。一次,他到朋友家串门,看到了一套蔡司独眼龙相机Contarex 

Bulleye和三支镜头(135/2.8,55/1.4,25/2.8),当时把玩起来,被震动了,

发现在取景器里看到的细节比人眼看到的更精致。于是他从朋友手中买了这套器材。

试镜是在大埔大美笃附近的一个小池塘,第一张照片:黄昏的塘荷。这张照片,不仅

是老易试机的第一张照片,同时还是他的第一张荷花照片,在黄昏的残阳光线下,远

处的树木只有光秃的枝条,荷叶呈现深绿的色泽,照片主体的一支独荷,些许花瓣正

要掉落,整体的气氛带有忧伤,仿佛诉说着这朵夏荷最艳丽的时光已过去,等待它的

是凋零的命运。自此,老易对摄影和拍荷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每个周末,不管风吹

雨打、日晒虫叮,甚至八号风球,都到荷塘边摄影。
   

   老易拍荷,着眼三个层次,初期在色泽,而后世姿态韵昧,再后来是情感阶段。

荷的情感,前文已稍为叙述。而色泽,老易觉得荷花的粉红、胭脂色不易表达,即使

现代女性唇膏的颜色有上百种,铺陈开来检视,也找不到一种颜色可与之相媲美。荷

叶的绿,同样难以用语言形容,只要翻开影集《情荷》就可以发现,每幅照片中荷叶

绿,都是不同的,确实没有那么多的色彩形容词可以为它们一一命名。
   

    老易喜欢“自然流露”的感觉,拍摄荷花都只是捕捉它们天然的姿态,  (天然

的姿态才是荷花自然的情感展示,与追求二次创作融人摄影家意念的作品不同)又因

为这些在不同地点(包括高雄、香港、澳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济南等地)、

不同季节拍摄的荷花各具特色,老易认为文字对它们的定性无能为力,只能以交响曲

的形式,组成情、倩、双、和四个乐章的“情荷交响曲。而杂志本次获易有伍先生首

肯,从《情苟》里选取了不同的照片,重新组合为《双》、《遗》、《和》三个小主

题,成为《情荷交响曲》其中“遗”的主题是挑选了《情#23》《情#24》组合而成

的,表达了对人和自然的“一种关注”。在此,先卖一个关子,留待主题中讲述。

    

     双的主题非常容易理解:成双的荷花、荷叶、莲蓬,还有一对的蜻蜒和飞鸟。“双”的美在于两者之间互动的和谐。不像主题《倩》里的荷花,成为唯一的主体,在照片里划下艳丽的光彩。两朵荷花,相伴相生的感觉;两叶绿荷,有优哉游哉的闲情;一对蜻蜒,或交尾,或各据一叶,颇有趣味;成双的飞鸟在画面中展翅,富有动态。 
    选来的这张《Couples 双#13》,是易有伍在澳门的庐九公园拍摄的。构图上,双荷并不霸气,大片的荷叶衬托得画面比较柔和。巧妙的是光影,漏光正好打在了荷花上。再有周边强度稍弱的漏光斑驳地在荷叶上点点呈现,而且脉络清晰可见,水滴晶莹剔透,一再细看照片,仿佛可以感受到当日暗香浮动,细水净流的景致。
    《Couples 双#14》的白莲在香港沙田拍摄。虚化的背景依稀可以辨别是寺院的门前,让人联想白莲在佛教里的含义。而画面也干净清透,给人以洗去凡尘,回归净土的感觉。菡萏(未绽放的荷花花蕾)的含蓄,有如佛偈一般,隐喻将吐未吐。

   


    从《情》里抽出了《情#23》、《情#24》,构成《遗》。这是缘于易有伍在序

中提到的一段小插曲:“拍摄过程都是自然的,不喜欢摆布,被花农抛弃的鲜荷花、

被遗忘(弃)也确是事实。(香港的荷塘以收割荷叶为主,花常给牺牲……)”一看,解

了最初看到这两张图的疑惑,怎么像摆拍?原来这些荷花的确是“被摆布”的,只不

过不是老易为拍照而去摆弄这些荷花,而是花农在收割时,只取走了菜式中经常出现

的荷叶,而把大把大把的荷花遗弃。看着这些一朵朵花蕾紧闭的残荷,感叹它们尚未

得以完成自然生命的周期,就被剥夺了生长的权利。
 

   虽然不是纪实摄影,但镜头语言,本来就是对事物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它们的美

态,更重要的是美之外的东西。再想到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掠夺:华南虎的濒临灭绝

(多年没有发现野生的华南虎了)、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恶劣,然而,植物的消失,或

者植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是不容易察觉的。或者读者也不以为然,认为荷花这种

深受人们喜爱的植物到处可见,并不受到以上所言及的种种困境影响,但是,这辑

《遗》,足以说明问题。但愿,人能找到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抹去伤感,在《和》里看到另一番景象。荷被置于大环境之中,凋谢的荷叶与枝条

是枯黄色的,与水蓝色调的荷塘、塘边黑瓦白墙的村屋、远处颜色深黝的连山融为一

体的景色。这就是易有伍想要表达的“和”,荷不愠不火,与四周的景物和谐协调。

    和易有伍谈相机绝对是一种享受。无论是他的拍摄理念、摄影经历、还是对相机

的了解,都会让人惊叹。或许,这是因为老易有数十年的音乐情感经历,凭着专业录

音人的敏感,知道镜头的特性与录音的麦克风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一套独特的话言。

操刀人就应该是那个熟知它们的特性,能将拍摄对象的神韵捕捉、提炼和呈现出来的

人。
   

   尤其是在他家客厅里挂着的《情荷》放大照片,是经过一种特殊工艺处理制作而

成的,立体感特别强。不过,在这里我们没法大篇幅地介绍这种技术,唯有留待下次

的专访,挖掘这个话题。

老易话相机:
   

   古董莱卡镜头,良朽不齐。有些很好,有的一般。但Contarex(蔡司)镜头全线

精彩:立体感不在话下,那种霸气、色彩无可比拟。只是镜头结构比较复杂(在相机

机身控制光圈)难以改装。所以不算太普及,但识货者众,价格一直攀升。这些超级

镜头的作品没经过放大机模拟放大,无法领略其神髓。现代照片“射印”  都是经过

扫描再数码放大,效果简直像MP3。
   

   放大机模拟放大快消失了!呜呜……

易有伍:
  1955年生于新加坡,1987年创立两果制作有限公司,专职监制、录音师,至今已经录制300多张CD,闻名

国际。摄影作品曾于国际展览中多发展出,2001年出版个人荷花摄影专辑《情荷》。

-----刊于《尚品世界》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