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快讯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雨果快讯 内容正文
 
 
易有伍 唱片的文艺复兴
 
作者:李文霞   发布日期:2020/10/20 8:15:56

撰稿/李文霞 摄影/鸟蜗 设计/潘洁汶

拿香港金曲来养靡靡之音
和易有伍结缘,是在地水南音的演出会上。
他扶着香港来的盲人歌手唐小燕上台,将后者用粤语说出的寒暄,一字一句翻译为普通话。当四周陡然变暗,聚光灯亮起,他便从主持人的角色换到音响师,悄悄退到幕后。由于不满意现场的扩音设备,他特地从广州调来自己的器材。
一阵椰胡和扬琴的响动,唐小燕唱起南音名曲《李清照》,如怨如慕的情绪渐浓,四周氛围叫人黯然。当唱到“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时,尾音的一声惊泣,像是扣碎水面的一层薄冰——“谁比黄花瘦”,终于吐露出透彻清亮的哀愁。
一曲终了,台下响起掌声。当晚的听众很少。
南音有种让人魔怔的魅力。梅艳芳饰演的如花唱《客途秋恨》,让十二少恍若梦里。我为此而来,虽然当晚没有听到“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但是一转头,却看到坐在不远处的罗永晖——舞台剧《胭脂扣》、电影《桃姐》的配乐者。后来才知道他为了寻找作曲灵感,经常跑到易有伍处听音乐。
在香港乐坛,提起录音,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易有伍。他的雨果唱片公司成立于1986年,发行的音乐类型主要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早期发烧碟如今在市面上被炒至几千元,最受欢迎的一张唱片——为作曲家刘星录制的《一意孤行》竟有数十盗版。当年姜文拍《鬼子来了》就想用唱片里的曲子作背景乐,结果派人买了二十几张碟也买不到正版,一时传为笑谈。
但雨果的涉猎不止于此,流行音乐崛起至现在,凡是你能想到的香港一线歌手,易有伍都帮他们录过音或者做过音质加工。从蔡琴到张学友到陈奕迅,只不过一转身,他就把全部收益都投入到民族音乐里。
易有伍出生于新加坡,在六十年代文革时期,音乐在国内被认为是靡靡之音而遭禁止。但是在新加坡,只要每个月交几元钱,就能在有线电台的喇叭里听到许多美好的民乐。“小时候听过的音乐,为我种下了很好的种子。现在我也做好的音乐,去影响别人的生活。”



Q&A 女报Seaside=S X 易有伍=易
S:那天演出会来的观众不多,会不会赔本?
易:我们心里是有准备的,这次贴了一万多。
S:之前的演出也亏本吗?
易:在广州办过一次,也是赔钱,但我觉得广东人应该要了解这种粤调。全中国只有五六个人会唱南音,可能他们过世之后就没有了,年轻人不愿意学,盲人也不愿意。他们宁愿去学按摩,赚钱还来得容易些。
S:没办法想象香港电影里会没有南音。
易:六十年代有个叫杜焕的盲人歌手,他可以同时左手拉椰胡,右手弹古筝,口唱南音,这门绝技已经失传。要抢救南音就这十年八年,不仅是唱的问题,还有伴奏的问题,因为这些南音都是没有谱的,你一来唱他就自动跟你和了,你找那些看谱的年轻人啊,没戏。
S:南音没有市场了,你还要贴钱为它出唱片?
易:不是南音的问题,唱片行业不景气,全世界都是这样。网络上的免费下载太多,以前盗版是问题,现在连盗都觉得麻烦了。最近十年我们是靠科技来维持,用我发明的LPCD(录音专利)来包装香港的流行金曲。比如王力宏他出了一张碟,我们把它的音质做得很棒,他卖两三倍的价钱也有人买,我们就用这个科技来养民族音乐。所以你说我贴钱,小钱我可以贴,大钱是贴不起的。
S:说到唱片行业的困境,几年前太合麦田的宋柯在报纸上谈“唱衰”,他辞退了100多人,自己也跑去开烤鸭店。
易:我的团队才十几个人,但是坚持了30年。我们一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是小众的、精致的文化。
S:那你平时很少听大众喜欢的流行音乐吧?
易:对,除非是因为工作。我一般听古典音乐,非要说点现代的,我喜欢一些上世纪的摇滚歌手,像CatSteven、DireStraits、FleetwoodMate。还是古典音乐让人修身养性,这一点功效,我从来没有在流行音乐里发现过。我也从来不听Mp3、电脑或手机里的音乐,因为会污染耳朵和心灵,让我疲劳。
S:是因为网络音乐的音质不及唱片吗?
易:以前CD唱片出来时,大家就说黑胶灭亡了,因为CD数码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也不会影响音质,现在说这话的人也是被自己打脸。Mp3出来后,也有人说唱片没用,一样的道理。现在一切都电脑化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质量就下来了。
S:可是黑胶和唱片似乎很烧钱?
易:一张黑胶五六十块到几万块都有,绝版被炒得很高。但有一些好的,像巴哈的弥撒曲才几十块钱,有时候也会捡到。不懂的人觉得放在店里那么多年,终于卖出去就阿弥陀佛了。广州人特别爱大提琴小提琴的录音,所以凡是弦乐都会被炒得很高。但我也在广州买过一套一百多块钱的,里面有三张碟,听完后我就傻了,这么棒啊。我一写微博大家都去买了。
S:你的微博也写了很多音响,作为外行人看不太懂。
易:没有一个音响是从头到尾都完美的,它和人一样,是有性格、有国界的。比如英国音响功率都不会很大,就像英国人和你聊天都很斯文,很gentleman。而美国的音响有东西海岸之分,东海岸听爵士,音响就精细、优雅一些,西海岸听摇滚和交响曲,音响就狂放一点。德国的国家广播长久以来形成一种格调,他们的话筒用起来就是广播里的那种效果,很美,这是基于他们自己的音响文化才做到的。比较没有性格的是日本,但最近这几年他们追求空灵的、禅味的也有。
S:那中国音响呢?
易:中国音响很杂,我很佩服40年代到70年代后期那些音响厂家的产品。其实玩音响那么多年,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以前的人没有电脑,没有CD,他要做一套音响,必须要跑很多次音乐会现场作对比,出来的东西都很有品味。因为他们是根据真的音乐去做的。而现在很多做音响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去听过一场音乐会。也许他听的音乐就是下载的,那他怎么会做出好声音来呢?这个是本末倒置的。

音乐是谈恋爱的最好方式
1977年香港中乐团成立,当时的音乐总监是新加坡人,邀请了新加坡最好的四个乐手来香港。易有伍是其中之一,那年他才21岁,刚刚服完兵役。
“我没有进过专业的音乐学院。幸亏没有进,要不然我会‘框框’的,很多约束。”中学时期易有伍的音乐天赋就已经很凸显,经常到国外演出。他在香港的办公室里,如今还悬挂着1971年他随新加坡华乐团参加瑞士弦乐节的合影。
移居到香港,他先后在香港中乐团和音乐事务统筹处工作,受邀指挥过香港爱乐民乐团、青年音乐团和台湾高雄市国立乐团等,演出过二百多场音乐会。彩排时为了检验自己的指挥是否有错,易有伍常常会在现场录音带回家听,这是他自学录音的最初由来。往后他和世界各地的许多音乐家或乐团合作过,周星驰也曾主动找他来为《功夫》配乐,电影里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小刀会》插曲,他在十几年前就为上海民族乐团录过。
但音乐并非他生活的全部,摄影曾是他的一大爱好。“我花在摄影上的时间,一点也不比音乐少。我可以成为一个摄影师,但我不会走那条路。”话虽如此,但过去在录音和摄影上他是齐头并进的。他到边境的村落寻找古老音乐,也为央视和香港电视台拍纪录片。他出版了两本摄影集,在新加坡和香港都举办过摄影展。
2002年香港三联书店为易有伍出版《雨果的故事》,他在书里写,十年后自己隐退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摄影。但十四年过去了,他还在工作,却不再摄影。“以前一起拿相机的朋友,走的走了,走不动的走不动了,我一个人拍,也没什么意思了。”



Q&A 女报Seaside=S X 易有伍=易
S:周星驰今年推出新作《美人鱼》,你还有和他合作吗?
易:他有来找我,但我拒绝了。因为之前合作我们帮他出了很多点子,但最后还是闹得不愉快,他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雨果唱片又不靠他出名,也懒得做宣传。小众艺术就是小众艺术,去推广是很累的事情。
S:那你做过的较困难的一次录音是?
易:去莫斯科录三角琴的时候。那时苏联刚解体,内乱,坦克都开进来了。我在电影制片厂花三个小时完成录音,之后全城戒严,过程还是蛮紧张的。
S:冒着战火去录音?
易:92到94年,我去莫斯科大概去了三十多次,主要是录交响乐。我很喜欢这个城市,有沉淀的文化氛围。其实录音过程总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但我从来都是坚持录完的。就算最后没有出版,也是考虑到没有市场,倒不是说录的过程我放弃。
S:你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一些民族的音乐或乐器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易:我对傈傈族的口弦一直很感兴趣。那是一种很亲密的乐器,傈傈族人跟爱人在一起的时候才用。他们会紧挨着,跟对方说“你很坏”;或者问约会:“明天到哪去?”全部用口弦,用音乐来表达,外人完全听不懂。少数民族怎样用音乐谈恋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研究课题。
S:爱情用音乐表达很浪漫。
易:对,音乐是最好的方式,用文字太肉麻了。我一直觉得文字比音乐低劣太多,因为音乐能抒发最细致的感受。叔本华有一句话我很同意,“一切艺术都在模仿音乐。”
S:傈傈族是在云南那边,听说你去了趟云南就出了一本摄影集?
易:我去了二十多次香格里拉,把拍出的照片做成合辑《遥远的香巴拉》。我从中学时就迷上摄影了,当时去国外演出攒下的工钱都拿来买唱片和相机。每次去香格里拉我都带不同的相机去,今天带俫卡,明天带蔡司康特莱斯,后天带富士,然后带玛米亚什么的,我对相机的了解好比我对音响那样。现在很多人拿着我的摄影集去找这个景那个景,但是都找不到,因为商业化都拆掉了。但是那里的梅里雪山,我劝你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真的很美。
S:做音乐和摄影的状态有什么不一样?
易:摄影的话,无论你有没有拍,待在一个湖边发呆也是很快乐。尤其按下快门的一刹那,那种快乐是无可取代的。而音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酝酿,来创作,相当艰难。但是这两者也有共同点,就是一定要有好的感觉。
S:看你最近的朋友圈,没有摄影,却有很多画画的“功课”。
易:我把兴趣转移到画画上,因为它很简单,只要有两支秃头笔就好了。我没有学过画,纯粹是自娱自乐。每天晚饭后,我会花一个小时听古典音乐,花一个小时画画。画好了大家看着开心,画不好,那也是应该的嘛。
转载自《读览天下》电子期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