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盗版、mp3下载,唱片业的寒冬持续走冷,许多国际公司和唱片大牌莫不咬牙苦撑,小规模如“雨果”自然不能幸免。然而市道再萧条,雨果这些年来始终如飓风中的小草,个性奇韧,近年在LPCD研发上的成功,更是中国人傲视国际音响界的荣耀。不仅为提升录音音响素质带来深远影响,也为雨果立足于世奠定了独家优势。
研制出独特技术
雨果是一家很特别的唱片公司,成立于香港,人称“老易”的易有伍是新加坡人。1987年,他不肯妥协地从人际关系、生活状态中抽身而出,以近乎执拗的态度成立了雨果(Hugo)唱片品牌,全力以高素质录音来做中国音乐。
这20年来,雨果出版了300多张形式各样的唱片,虽不能说张张珠玑,但至少在录音素质方面,雨果唱片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口皆碑。
易有伍爱音乐爱得不得了,而且对声音异常敏感。他从小听唱片,知道外国唱片与中国唱片的声音在质量上有差距,这疙瘩一直存在易有伍的心里不能释怀。
“想做中国音乐的精品,以制作唱片的方式致力于推广中国音乐。”这是雨果成立的初衷,一直到今天都不曾改变。作为一名唱片制作人,易有伍对录制环节很看重,对音质效果,也一点不肯放松。
他一直觉得CD的音质不尽理想,和母带比较,听觉上的差异和区别总有美中不足之处。他思考解决的办法,在2003年推出两张LP黑胶唱盘后,开始着手分析、研究和改良工作。
2005年,易有伍终于研究出一整套独立的技术处理,所制作的光碟能让人在CD机上得到LP密纹唱片的仿真音乐感受。这可说是易有伍积累三四十年音乐实践和20多年录音制作经验的成果。
这一技术突破,让雨果在录音制作同业中得到世界认同,不仅自行出版LPCD,世界大厂牌如环球、华纳、Sony都找它代为加工生产。易有伍说:“全球唱片业经营困难,雨果现在是靠技术吃饭,目前自己的出版占四分之一,对外服务加工占四分三。我不想这样,但公司有员工要养。”
辛苦付出的努力被伤害
为巩固自己的研究成果,易有伍早在2005年4月就为技术申请专利,并在2007年注册LPCD商标,但盗版还是横行无忌。去年在广州举行的白天鹅音响展上,打着LPCD字样的仿冒品公然在雨果展区面前低价销售,严重伤害了雨果的知识产权。易有伍说:“侵权的情况已猖獗到连唱片封套设计和册子说明文字都一宇不漏,照抄不误,而且在我们提出口头抗议后,对方态度还非常挑衅、恶劣。”
易有伍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只好把相关的广州市星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日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控上广州市法院,审了一年,判决下来居然是雨果败诉,理由是LP和CD是通用词,谁都可拿来作为产品名称,因此不构成法律问题。
这样的结果,荒唐得叫易有伍不能置信。“判决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提知识产权被盗用问题,而只在LP和CD的字眼上混淆视听,真是令人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中国是如此‘保护’版权的,可悲的是,我辛苦付出的努力居然被如此伤害。”
只做令我感动的音乐
雨果一直不是挣大钱的生意,盈利模式是10张唱片,4张赚钱,3张不赚不赔,3张赔钱,能维持盈亏的良性循环足矣。近年唱片业萧条,雨果每年的出版原来有30张,现在能出1 0来张已很不错。
出版少有两个原因,一来当然是因为经济效益,二来是能感动易有伍的音乐越来越少。“我只做令我感动的音乐,为出版而出版太没意思。”
环境虽变,但易有伍认真做音乐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始终不变。他扎根传统,立足当代,一直在开拓录音新领域,并通过雨果唱片的发行,让许多中国或华裔音乐家得到了认同和重视,而且还带动了一批新生代音乐人的成长。
易有伍本人的音乐品味高远,如今占唱片市场重要一席的WorId Music和New Age,雨果早在20年前就开始做了,而且做得高雅而富有神韵,能存于乐史的肯定有一大批,就像第一张出版的《广陵琴韵》,这么多年来还一直在卖,光想到这点,易有伍就觉得很安慰。
——刊于《联合早报》2009年12月8日“艺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