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快讯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雨果快讯 内容正文
 
 
《大胡笳》与文姬的眼泪——琴难舍(33)
 
作者:莊永康   发布日期:2017/6/22 22:40:50

琴难舍(33)

文:莊永康

《大胡笳》与文姬的眼泪

历来“政治正确”的说法,都把文姬的被虏作为悲剧的起点,“文姬归汉”则成为国家民族的光荣。才不是!文姬一点都没亏欠大汉皇朝,反而,中华民族应时时景仰这么一位伟大的女儿、妻子和母亲!

蔡琰(文姬)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女性琴人,生长在汉末建安时期,身世曲折坎坷。

围绕着文姬,历来有《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和《大胡笳》各曲的出现。“十八拍”原本是琴歌,后演变为独立演奏的琴曲。大小胡笳则纯为器乐演奏。

文史专家郭沫若1959年写过一部话剧《蔡文姬》,认为十八拍是蔡琰本人所作。但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指出,现存有两个版本的《悲愤诗》,一篇五言体,一篇楚歌体,比较可能的是蔡琰为楚歌体《悲愤诗》的作者。

至于《胡笳十八拍》,郑振铎说,“乃是沿街卖唱的人的叙述,有如白髪宫人弹说天宝遗事的样子……难道这样的一种叙事诗竟会出于蔡琰自己的笔下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笔者同意郑先生的看法。且看,十八拍的开篇:“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逢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能这么“宏观”的俯视整个时代和大地,岂不成了曹操?

后世的文史工作者多以十八拍做文章,乃因为它有歌词留下。刘明澜著《中国古代诗词音乐》,便在《琴歌<胡笳十八拍>的悲音美》一文中有详尽的论述。拙文只想浏览生平令自己动容的琴曲、琴歌。纪志群老师2003年在新加坡录制第二张古琴集中的《大胡笳》(龚一打谱),便令我惊讶不已:古琴原来是可以这样弹的。

精彩极致的人性光辉

蔡文姬诚然是个生不逢时、身不由己的悲剧人物,但在那么紧迫的历史局限里,她已发挥了精彩极致的人性光辉。历来“政治正确”的说法,都把文姬的被虏作为悲剧的起点,“文姬归汉”则成为国家民族的光荣。才不是!文姬半点都没亏欠大汉皇朝,反而,中华民族应时时景仰这么一位伟大的女儿、妻子和母亲!

蔡琰事迹多见于《后汉书》:她是汉末文士蔡邕(音“雍”)之女,有家学渊源。蔡邕能文善琴,著有《琴操》一书(或其中部分),所作琴曲也流行一时。董卓专权,以“满门抄斩”威逼蔡邕到他门下做官。董卓被杀后,司徒王允将蔡邕投狱,死于牢中。

文姬初嫁名门之子卫仲道,丈夫过世后归宁娘家。董卓之乱,使社稷动荡。文姬被匈奴所虏,成为左贤王妾室凡十二年,诞下二子。曾与蔡邕熟络的曹操鉴于老友女儿人在塞外,遣使以重金将文姬赎回,许配给同乡陈留董祀。董祀为屯田都尉,犯罪论死,文姬到曹操跟前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董祀幸免死罪。

关于“文姬归汉”,历代文人不乏歌功颂德。但《胡笳十八拍》中第十三拍,有这样的字句:“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号失声兮谁得知!”与两个可爱的孩子生离死别——这令人想起梅丽史翠普主演的1982年电影《苏菲的抉择》。是的,尽管十八拍或不是文姬所撰,但歌诗作者可说是文姬一位称职的代言人。

坚韧忍受悲剧命运的女性

许健《琴史初编》有两处提及唐天宝年间的琴师董庭兰,一处说他作有《颐真》,另一处说他也作有大小胡笳曲。明初王子朱权编集的《神奇秘谱》收有这三曲,把作者权完全归于董庭兰。三曲的调弦都是紧五慢一,空弦形成1、3、5、6和高八度i、2、3的黄钟调。从音乐内容看,董庭兰作《颐真》是标准的唐韵雅乐,大小胡笳就恐怕不是董作——少,它必须经过宋朝以降的大量增删润色,才有如此面貌。

董庭兰同时期有位诗人李颀,作有《听董大弹胡笳弄》一诗(按:董大即董庭兰)。“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似乎印证了董就是胡笳诸曲的作曲者。国学导航网载有学者作家施蜇存1979的分析文章,指出此诗原名是《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并非好诗。

诗中还有“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之句,夸张之极。原来李颀在吹捧琴师,把他推荐给身在高位的房琯(房给事)做门客。此诗与白居易送客感怀所写的《琵琶行》一比,就有如萨列里遇见莫札特,高下立判。

“胡笳声”或“胡笳弄”,其实也并不等于大小胡笳曲。董大也或许只是演奏者而非作曲原创。无论如何,收于《神奇秘谱》下册的《大胡笳》,确是一首富有个性的器乐曲。作曲者(或作曲者们)虽然没到蒙古草原采风,但显然根据了唐宋开放、与外来音乐接触的想象,让本曲成为一首神采鲜明又痛快淋漓的“域外之音”。

《大胡笳》分为十八段,每段各有分题,如红颜随虏、万里重明、空悲弱质、归梦去来、草坐水宿等,都带着悲悯的心态去写蔡文姬。更有第九段刺血写书,第十段怨胡天,意味着文姬在“番邦”,水土不服,吃喝难以下咽,以致血书求救。其实这是想当然尔。文姬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而左贤王隆重迎娶她,对她爱护有加(《神奇秘谱》曰:“王甚重之”)。

但正如纪老师所言,弹琴并非照题解对号入座。听他弹来,文姬也并非可怜兮兮,只是坚韧地忍受“我生之后汉祚衰”的命运而已。

第十三段童稚牵衣,是此曲精华所在。作曲者用半音的拉锯(56#5#5#5.33——,再作;5657.i7ii766——再作);一跃而起的长锁,重复奏出高音3;滚拂的翻腾等音形,描绘了一个被迫与孩子生分别离的文姬,是如何肝肠寸断。

痛哭失声的文姬,终于回归汉邦了。这时的她,平沙四顾,坐看白云起,再以几声无射调的泛音,轻轻地平抚着自己的心宁。

完稿:20.06.2017



1. 明《神奇秘谱》所刊《大胡笳》减字谱


2. 清 王翙《百美图咏》中的蔡文姬


3. 据信为明末作品的《胡笳十八拍》中第四拍图(南京博物院藏)


4. 同上作品的第十三拍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