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 - 琴难舍(15)
文:莊永康
姜白石《古怨》:一曲通千年
《今虞琴歌》的英文名称为Classical Songs as Preserved in Gu-qin Music。琴歌乐谱,把历朝的古典之声保留下来了:这恰恰也是白石歌曲今唱的意义。
中国的宋朝,全国上下最喜爱的一种歌乐叫做“词”。不同朝代有不同时尚,后世乃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据考,每首宋词都是能配上音乐演唱的。在澳大利亚终老的当代国学家柳存仁认为,“宋词”就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在书本上读到的“宋词”,则是一段段的文字。尽管词藻美妙,却不晓得到底是怎么唱的。怪只怪,宋朝没有海蝶唱片公司,没人出CD。
或许正因如此,南宋词家姜夔(音“葵”)写词,并自创旋律、用琴伴唱的一首《古怨》,成了古代音乐研究的一大热门。姜夔(约1155-1221)自号“白石道人”。《古怨》是一首地道的宋词,而琴文化中,以琴伴唱的歌叫琴歌。无论“宋词”或“琴歌”,它都是一颗闪亮的明珠。
宋词今唱有谱可寻
《古怨》为何珍贵? 且让我举两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
比如说,北宋婉约派词家柳永,他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经典之作。但《雨霖铃》怎么唱?网上听到表演艺术家王奉梅的古诗词崑曲演唱,享受之极。只可惜,崑曲的历史只有四百年,千年以前这首宋词的唱法,我们还是无从得知。
同样的,今天邓丽君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清新可喜,悦耳动听。但苏东坡时代的《水调歌头》,就肯定不会这样唱。
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份刻于清朝乾隆初年(约1737)的《古怨》吧(图1)。这支琴歌,是“白石道人歌曲”之一。作者姜夔,字尧章,“番(bo)阳”是他的籍贯,今江西鄱阳,即民乐“鄱湖渔歌”描写的地方。
作者说明,琴曲采用“侧商调”写成。后面有一段“调弦法”,指示弹者须把琴上的七根弦重新调整,将正调的三、四和六弦各降低半音,形成侧商调的调式。页尾是《古怨》词曲的开始,文字旁边是古琴伴唱的减字谱。
友人曾送我一本今虞琴社1987年出版的《今虞琴歌》,其中载有上海琴家龚一整理打谱的《古怨》(图2 )。近年,台湾观念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陈雯女士琴歌专辑《弦歌》,录有此曲。
《今虞琴歌》的英文名称为Classical Songs as Preserved in Gu-qin Music。琴歌乐谱,把历朝的古典之声保留下来了:这恰恰也是白石歌曲今唱的意义。(图3)
天衣无缝的古代转调法
按宋词的创作程序,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那样,先有曲调,再填词演唱,叫做“倚声填词”。前人创作的曲调,要是好听,例如《雨霖铃》《菩萨蛮》《虞美人》等,便被立为“词牌”。后人可以共用词牌,填入新词。
学者指出,宋朝的“钦定词谱”,共收八百二十六调(音乐),二千三百六十体(文字)。文字虽留下来,但那么多的曲调却大都佚失了。“宋词歌曲”这一艺术形式的作品,就只有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白石歌集中,有乐谱记载的作品计有琴曲一首,《越九歌》十首,词调十七首。这十七首词调就是流传至今的宋词歌曲。而当中,除去两首旧曲填词,以及一首是高官好友范成大作曲、姜白石配词之外,其馀十四首都是“自度曲”——词曲都为白石原创。
中国古代音乐史家杨荫浏(与阴法鲁合著)的《宋 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曾把白石歌曲演绎为现今的五线谱。由于这些歌曲的记谱法多为宋代燕乐字谱(又称俗字谱,是现代工尺谱较早的形式),杨氏为其中的专家,所以他的译谱成为经典,为后人沿用。
1988年4月,吴润霖《姜白石与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丛书)一书所引的姜夔词曲,也基本采用杨荫浏的译谱,不过《古怨》则是例外。吴著之所以对杨氏译谱的《古怨》产生商榷,主要在于杨氏认为姜夔作曲只采用唐朝吸收了外域音乐而形成的“燕乐”,拒绝采用周代便已经产生的殿堂音乐“雅乐”,而吴著则指出姜夔两者兼用。
就《古怨》这首琴曲,杨氏其实也作了不少有益的考究。但要是琴人对乐曲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全曲一共用了两个调式:
从“日暮四山兮”开始,用的是燕乐七声音阶排列(七弦是二弦的高八度,宫音):
一弦 二弦 三弦 四弦 五弦 六弦 七弦 b7(润羽) 1(宫) 2(商) 3(角) 5(徴)
6(羽) i(清宫)。
经过了泛音的过门,乐曲来到“世事兮何据,手翻覆兮云雨”,转用雅乐音阶的排列:
一弦 二弦 三弦 四弦 五弦 六弦 七弦 1(宫) 2(商) 3(角)
#4(变徴) 6(羽) 7(变宫)
高八度的2(清商)。
“宫”为一调之主音(tonic),前调以二弦为宫,称侧商调,后调以一弦为宫,称慢角调,后调比前调低一个全音。到了下句“悲佳人兮薄命,谁为主”,姜夔却用了连串的半音,逐步转回前调。这么天衣无缝的转调法,超乎现代的想象。
对传统的追求,对弱者的同情
姜夔解释,唐诗里面有一句“侧商调里唱伊州”,心想《古怨》通过侧商调,便能找到唐朝伊州大食调那样的流美之音!可见他是多么好古敏求的一位音乐家。姜夔固然一生飘零落拓,但大概不会小气到因为“雅乐”曾被上流社会所用便视为粪土。
《古怨》一词,主题是睹物咏怀,“满目江山兮,泪沾履”!词中“过金谷兮花谢,委尘土”,是指作者经过晋代石崇的豪宅金谷园,想起石崇的歌妓绿枝因权贵孙秀胁迫而坠楼自尽的事。姜白石词中,不乏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寄予的怜惜和同情。
完稿:05.02.2015

清人所刻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上海琴家龚一打谱整理的《古怨》
.jpg)
《今虞琴歌》封面(1987年)
-jiang baishi p1.jpg)
-jiang baishi p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