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快讯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雨果快讯 内容正文
 
 
杭州女琴人的身影
 
作者:莊永康   发布日期:2013/11/13 15:16:06

 

杭州女琴人的身影

文:莊永康

    杭州是个好地方。然而,第二度游过之后,便再也提不起重访旧地的兴致了。理由是第一次去在一九八八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杭州仍保留了一些旧情雅趣。第二次去是十年后,经济起飞的年代。这时游杭州,到了晚上酒店突然飞来电话问你要不要叫小姐。名胜古迹挤满了国内游客,爬上景点拍照,刚站稳脚跟就有人上前跟你热议:了,够了,拍好了没!?

    最近在本地电视中看到杭州旅游宣传短片。一恍而过的吉光片羽之间,杭州给人的印象就是游船河兼吃吃喝喝,古筝弹奏《茉莉花》,跟世界各地华人中餐馆里播出的版本没什么两样。杭州,自然也没引起重访旧地的兴致。

重新发现古琴的软实力

    就在这个时节,网友传来了一则电脑录像,大力推荐。那是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播放,《中国名片》之《杭州》。影像丰富,行云流水,全长将近十二分钟,却一点也不沉闷,看毕意犹未尽。当即回邮:不错,艺术精品。

    其实,这部片子告诉了我们,杭州要吸引人,须靠“软实力”。那是微笑着的少女石俑,抬头迎接和煦的春雨。那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是梁祝的化蝶共舞,白蛇和许仙的打伞游湖,济公活佛的托钵显灵……

     当然,还有名将岳武穆祠堂的神韵、中药博物馆胡庆馀堂的溢香;文人雅士吟哦唱酬的西泠印社;还有捏麺人、杭扇、儿童画;还有西湖名菜糖醋鱼。

    不过,本专栏“琴难舍”,却要告诉大家另一个秘密:要是笔者没有看走眼,影片中,亭台楼阁里的一帘清幽,款款操缦,鹤髮娴静,那不是女琴人徐晓英的身影吗?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明白笔者的意思了。被联合国教科文机构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古琴,也是弥足珍贵的一种“软实力”!杭州是大宋皇朝南迁后的首都,人文荟萃,这里孕育了古琴界的一大流派——浙派琴家。

徐晓英生于一九三七年。二〇〇五年五月,香港雨果唱片出品的《浙音雅韵》专集,历史性地纪录了她的琴艺、她的生活,顺流逆流当中她对古琴奉献的心力。

简略的生平介绍提及少女徐晓英生长在浙江衢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徐映璞学习古典文学、诗词等。CD专集中用以演奏的古琴,是家传的一张宋琴,名为“聊以自娱”。一九六〇年,徐晓英从国画学习班调入杭州歌舞团,任琴、筝演奏员。之后是“文革下放工厂劳动”。落实政策当中,她到杭州市艺术学校任教至退休。二〇〇八年初被推荐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感受数代琴人的沧桑

《浙音雅韵》收有徐晓英演奏暨演唱的琴曲、琴歌共十首。其中《普安(应作“庵”)咒》、《平沙落雁》、《古琴吟》(琴歌)是老师徐元白传谱的。《关雎》则由徐晓英打谱。

专集中的《泣颜回》,令笔者倍感兴奋。因为之前只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古琴曲集》“看”到一首《泣颜回》,它是纸上的乐谱,从来未闻音响。如今终于听到演奏,可以听CD对照乐谱,细加琢磨。

按《古琴曲集》中的《泣颜回》,根据《今虞琴刊》中的减字谱,由徐元白演奏,让研究员王迪记录、演绎为五线谱而成的曲谱。谱子能刊在《古琴曲集》中,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知何故,今天被人誉为浙派复兴第一人的徐元白(1892-1957),名声沉寂多年。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录音,并载入《古琴曲集》中的三首乐曲,也不见于中国唱片出版、号称大全的“老八张”中。(直到二〇〇二年,香港龙音公司才出版了徐元白古琴演奏曲集《浙派古琴遗韵》。)

CD中听徐元白传人徐晓英弹奏《泣颜回》,令人感受岁月流光、数代琴人的沧桑!

文化城市须有极大的宽容

就内容而论,徐晓英所弹奏的《泣颜回》未免有欠完美。曲中多次出现的下滑音、顿音,固然表现了“悲恸” “哽咽”,但孔子之“泣”并非光为了表示哀伤,而在于他失去的学生——颜回,是个能够抛弃一切物质欲望而追求学问的谦谦君子。理想的夭折,才是孔子最大的打击。

不过,话虽如此,我认为《泣颜回》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今虞琴刊》上,徐元白忆述这首琴曲形成的过程。他说,泣颜回是首古调,但仅流传于民间的箫管音乐中,少时听到父亲以琵琶弹奏曲调,“当更深人静,慢捻轻拢,韵永音悲,闻者太息。”一旦习得古琴操缦,便移植为琴曲,抚弄多年才得韵味。

那么,徐元白又如何与衢州徐家结缘?《浙音雅韵》CD说明书中,载有徐晓英《有客抱孤琴,与花同寂寂——忆先师徐元白》文章的摘录,其中记述:“抗战胜利后先师定居于南屏山麓雷锋塔旁的‘半角山房’,我家居住于保俶山下,玛瑙寺前的‘梅庐’,隔湖相望,往返常步行于苏堤或荡桨于湖上,与先君(徐映璞,清平山人)以文字交,因两人生性淡泊,故相交甚笃……”少女徐晓英,就在父亲与老师的相濡以沫之中成长。

 奏《泣颜回》,蓦然回首,深感“软实力”的建构,必须来自极大的宽容。文化城市?要看你是否容得下隔湖相望的两座小山房;是否容得下“不事生产”的鼓琴人啊!

                        完稿于2013913日星期五

 

《浙音雅韵》徐晓英古琴演奏,雨果唱片,2005

 

徐晓英家传的宋琴,名为“聊以自娱”

 

《古琴曲集》中的泣颜回曲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

 

刊于宗乡总会《源》杂志第105期(2013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