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快讯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雨果快讯 内容正文
 
 
“千年琴音——李凤云、王建欣琴箫埙音乐会”
 
作者: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   发布日期:2013/4/23 10:30:19

 

“千年琴音——李凤云王建欣琴箫埙音乐会”

   俗话说:“千年琴易得,百年筝难遇。”当然,这样的俗话是流行在古代的了,早已不适合今天了。但话中所透露出的信息还是明确的,即藏琴,也是旧时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人是“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的,而这个“乐”,不是指拉胡琴、吹笛子、弹筝,只能是抚琴,琴棋书画嘛!不可能把琴换成筝、笛、琵琶。“喜收藏”、“精鉴赏”,是文人的共同雅好,也是这一阶层的群体特征。文人们雅聚时,都要把玩品鉴(今天叫“秀”)一下各自的夏彝周鼎、名人字画、文房珍玩,古籍善本,或是竹木牙角之类的骨董。而有关音乐的收藏,则非古琴莫属了,有了古琴,琴谱的收藏,也就成了题中之义。因此,今天说到音乐类文物,古琴和琴书,仍是两个强项。这样说来,就为文章开始的那句俗话做了注解。作为心爱之物,文人常将自己的藏琴赋以雅致的名号并铭刻于琴背。琴名的选择是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的。多有美好的寓意,有的与琴的音色相关,有的与大自然的季节变换、植物花草有关,有的与儒家经典、格言警句、智者贤人,修身养性、理想人格等相关。中国人做事情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要追求名正言顺,最怕名不正言不顺,那样会“事不成”,甚至“礼乐不兴”,进而导致“无所措手足”。美好的器物,更要有美好的名称。因此,历代名琴多数都有一个或雅致、或有趣、或寓意深远的琴名,一般都铭刻在琴背的龙池上方,各种书体兼备。因此,欣赏古琴,除了乐曲、音色、还有优美的琴型、繁多的样式、精湛的书法,以及各具巧思的铭刻内容。进而“琴铭”也成了古代琴学的内容之一。说琴音美妙的,可取名“惊涛”、“秋籁”、“玲珑玉”“沧海龙吟”、“万壑松风”、“九霄环佩”;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可取名“飞泉”、“梅梢月”、“一池波”、“松石间意”、“猿啸青萝”、“月明沧海”;认为琴可以感人心美教化正人伦,可取名“大雅”、“中和”、“南风”、“洗心”、“忘忧”、“玉壶冰”、“大圣遗音”……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今年5月1日晚,在天津音乐厅“千年琴音——李凤云王建欣琴箫埙音乐会”的专场演出中,他们将使用的是两张宋代的名琴。其一琴名为“梅梢月”,王世襄先生旧藏。取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为宣和式;项、腰均呈两凹夹一凸,轮廓柔婉;额侧又有浅凹。琴宽而长,奇重。髹黑漆,通体蛇腹断纹。琴名在池上,径逾寸。池下阴文“青天碧海”、阳文“月佩风环”大方印。均以填金罩漆。琴音润透无比,宽广苍古。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生前“尤喜弹之”。另一张琴名为“南风”,《史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南风》相传为舜帝体恤百姓而作,其词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琴名“南风”,表达了琴的主人希望通过弹奏此琴,让和煦的南风抚恤万民,达到天下大治的美好心愿。琴为连珠式,杉木制。造型端庄浑厚,面宽而扁,鹿角灰胎,通体原髹栗壳色漆,朱漆修补。琴面背呈蛇腹间流水断,偶见龟纹断。金徽玉轸。龙池与凤沼为蕉叶形。龙池上方刻琴名“南风”二字,由宋高宗题写。两侧刻“天圆地方龙凤翱翔,南熏一曲物阜民康”。池下有宋皇家收藏九叠文“御书之宝”朱红宽边大方印。张丝弦,音色松透古朴,“九德”兼备。为当今不可多得的宋代重器,被琴界珍若拱璧。因此,这两张琴近年在拍卖市场上也倍受追捧。

    宋代工商业兴盛,文化繁荣,艺术水准高。当时有“琴院”、“琴待诏”之设,专司制琴、藏琴和古琴演奏。与其他朝代比较,宋琴音质低沉浑厚,给人以无穷回味。古人论琴,讲究的是: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号称“九德”,兼备者谓之“绝品”。这两张琴就是当时的“官琴”——宫廷所造。不但外形古朴端庄,漆色富丽雅致,声音更是绝佳。香港的雨果唱片专门为这两张琴录了音,并出版了两张激光唱片,分别命名为“梅梢月”、“南风”。两张唱片的主打曲,就是琴名,自然也是古曲——《梅梢月》、《南风》。用古琴奏与琴名相同的古曲,实为千年琴坛佳话。

    两位教授在这场音乐会中,除了《南风》、《梅梢月》这两曲,他们还将演奏《疏影》、《龙翔操》、《梅花三弄》、《流水》、《广陵散》、《楚歌》等。考虑到所用的琴名,和演奏的曲名,他们还为音乐会取了一个既雅致又巧妙的名称——“疏影梅梢月,龙翔南风歌”。

   乐器作为文物,在主流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世界的时代,当首推意大利的提琴。有人说,文艺复兴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提香的绘画,还有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能够使用十七、十八世纪的乐器演奏,被演奏家视为无上荣誉。而听众也将欣赏遥远、古老而美妙的琴音,当作一种至高的享受。在中国,宋代甚至唐代的古琴,仍能够在舞台上演奏,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其美妙绝伦,是任何新制作的乐器无法企及的 。因此,本次音乐会使用的这两张宋琴,观众朋友能够在剧场中亲眼看到,已是缘分不浅,再能亲耳聆听古琴奏出的妙音,可谓醍醐灌顶。恰如唐代诗人孟郊所云:“闻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音乐会的另一特点是,王建欣博士以他音乐中浓浓的书卷气用埙演奏的《楚歌》、洞箫演奏的昆曲《朝元歌》,也会给观众带来身心的宁静与洗涤。同时,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般对音乐会所演奏曲目的知识性趣味性的介绍,更为音乐会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