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琴难舍 (Logo)
眉语:“愚五十六始学琴,入门之后,操缦朝夕,神游其中,而欲罢不能矣!”
文:莊永康
活力四射的《梅花》
以上的眉语,并非出自唐人宋士,而是自称“愚”的本文作者。这是给琴界前辈所写信件中的文字。句
子中的“琴”,即是据传有三千年历史的古乐器,俗称“古琴”。
修长的琴身,由象征“天圆”与“地方”的上下两块木板合成,七根琴弦,构造与弹奏技巧都似乎比其
他许多乐器简单得多。那么,琴的魅力从何而来,现代生活中它能扮演一个怎样角色呢?《源》杂志惠允本
人设《琴难舍》(谐“情难舍”)一栏,希望能以性情文字,述说冷冷七弦。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琴、棋、书、画是上流社会士大夫修心养性的四门艺术,而琴是四艺之首。古代
最早的琴书之一《白虎通》便说:“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因此一直以来,琴
被认为是儒者身份的认同,是移风易俗、平心正体的教化工具。但在清朝中叶的文人自传《浮生六记》中
,《梅花三弄》却只是作者沈复(字三白)游山玩水的一段欢乐插曲!
佳节月下听琴乐
沈复的职业,是在官府中当“幕僚”。这份工作并不稳定,时断时续,拮据潦倒的四口小家庭,
全靠妻子芸娘筋疲力尽的打点张罗。因此,《浮生六记》就是作者在晚年怀念逝去的妻子所写的忏悔
录。但坎坷记愁之外,沈复则以率真自然、乃至于大胆的笔触,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歌唱生命中的
美好。文字中的真、善、美,也让作者成了一个“不经意的文学家”。
卷四《浪游记快》中有段文字,描述中秋过后的两天,沈复在苏州的游踪。据后人考证,这一
年是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沈复三十八岁。他刚在苏州家门之侧,与人合伙开设了一家书画铺,
偶得空闲,受吴云客、毛忆香、王星澜三友邀约同游,便欣然前往。
一行人游过了西山小静室,玩击鼓催花,行酒令。沈复见当晚月色甚佳,提议到旷地赏月,住
持竹逸和尚招待他们到放鹤亭去。云客说,星澜抱得琴来,该当一展身手。星澜于是奏起《梅花三弄》,
飘飘欲仙,忆香袖中抽出铁笛,呜呜吹和。
沈复继续写道,八月十八,他到石湖行春桥下,参与了芸芸大众的赏月大会。苏州,游船排挤,
彻夜笙歌,而人们“名虽看月,实则挟妓哄饮而已。”作者自己也投入到嘉年华会的热情当中……
滨海中心古韵悠扬
举出这段清人笔记的描写,并不是说,弹琴必须配合风花雪月、野鹤闲云的浪行,才够情趣。但很显
然的,若把古琴说得神圣不可侵犯,恐怕亦无法阐明琴曲如何触动人心,传诸久远。正如本身也爱弹
琴的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上一种乐器必定有人以其为乐,才会世代
流传下来。此外也要讲求它的一些社会功能:琴曲悠扬,与良宵佳节、四时美景往往也脱离不了关系!
滨海艺术中心今年举办的“艺满中秋”系列节目,9月29日(农曆八月十四)的周末晚上,北京
李祥霆古琴音乐会,《梅花三弄》的乐韵再度盘旋。当晚,李教授吹箫,配合女弟子赵坚娣操琴演出
《梅花》,透出幽雅的芳香。
演出前一晚,新马两位本地琴人到滨海中心参加李教授的古琴讲习班,其中一位奏了《梅花》。
李教授一语概括,说《梅花三弄》充满了光彩与活力,形象饱满,“不要把梅花奏成杏花”。
吴梅典雅,张梅有个性
那么,《梅花》是怎样传下来呢?明初(1425年)《神奇秘谱》记述,这原本是东晋传奇人物
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桓伊是一名将领,曾在淝水之战立过战功;而他也通晓音律,有“笛圣”之称。
另一说,则认为此曲是唐人颜师古的原创。
综上所述,无论是晋朝或唐朝,《梅花》一曲肯定有超过千年历史。不难想象,乐曲到了今天,
出现了表达方式有所差异的不同版本。许健、王迪所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印载的《古琴曲
集》,收集了溥学斋、吴景略和张子谦三位琴家的演奏谱。
从琴谱和唱片录音的比较,溥先生的版本与吴先生的版本是相当接近的。因此现存《梅花》版本
主要有两个:一、虞山派吴景略《琴谱谐声》(清1820年刻本)版本;二、广陵派张子谦《蕉庵琴谱》
(晚清1868年刊本)版本。吴梅花较平和典雅,张梅花则极富个性表现,主题旋律的音域也拔高一些。
从CD中听《梅花三弄》,中国唱片民乐珍藏系列古琴卷,俗称“老八张”,有张子谦、溥雪斋的
历史性录音。龙音制作有限公司的《吴景略古琴艺术》双CD中,亦收《梅花》。香港雨果唱片《广陵
琴韵(一)》张子谦专辑,兼收琴和琴箫(戴树红箫)两种演奏。台北“中国龙”的中国音乐家大系
(器乐篇),出有吴景略传人吴文光古琴专辑《阳春》,其中《梅花》为琴箫合奏,箫演奏者是张维
良,可谓绝配。
《梅花三弄》一般演奏时长约八分钟,共分十段,所谓“三弄”,是指其中三段以泛音在三个不
同部位奏出的主题。《梅花》的泛音部分固然晶莹剔透,但各段“变奏”其实也非常紧凑,乐句并带
有“挑逗”的味道。我想,要奏得乐而不淫,需要仔细拿捏,味要浓但气要和,才能从动听的曲调中
升华出高尚的气质。
[建议语录:
正如本身也爱弹琴的孔子所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上一种乐器必定有人以其为乐,才会世
代流传下来。
[图片:
一、香港雨果唱片《广陵琴韵(一)》张子谦专辑封套

二、台北“中国龙”音乐家系列,吴文光古琴专辑《阳春》封套

三、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艺满中秋”李祥霆古琴音乐会节目特刊

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341fe0100lpsn.html
沈复的梅花图 [*或任何古代的梅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