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快讯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雨果快讯 内容正文
 
 
天道酬勤 (上)
 
作者:   发布日期:2011/8/18 16:33:25

 日前,笔者应邀同番禺发烧同好华哥伉俪结伴前往雅居乐灏湖居之老易府上。进入灏湖居,只见一

幢幢别致的小洋房在小河与绿荫环抱之下依次而立,数百平米私家花园簇拥下之三百馀平方之二层

别墅华庭,这便是老易于番禺之居所。

苦心耕耘   宏扬国乐文化

在下知道成功绝非偶然,一砖一瓦之积累无不遍洒辛勤之汗水。独記去年香港高級視聽展期間於

展场內的特设餐厅中午就餐時,筆者舆老易同席,其時老易深為感觸,語重心長地講:“看來不

要搏,有的人(指中)是不應該咁早走嘅(过早去世)。過去確實好搏,近來年紀大了觉得好辛苦,

以後我晤會咁样做。”對此筆者 深表认同。

    老易自少聪敏敏,多才多藝,尤其于音樂、攝影方面成就斐然,他為了给自己更大的自由

發展空間,自86年創造了  “雨果”  ,接著於89年毅然辭去高薪(每月薪水连房津達四葛多

元港幣)的“皇家工”  以便全程投入“雨果”中去發展。

    這位自少便有音樂天赋乃至成為乐隊指揮的老易,他自創辦“雨果”以來,以独到的慧眼,

辛勤的汗水,其足跡踏遍神州的大江南北,為挖掘、宣傳,宏扬華夏音乐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至今為止“雨果”已經歷了二十五个春秋,共出版了近四百多個專辑包含了老易艰辛的拼搏、

才智的结晶和对音樂的熱忱。

     香港著名音樂人黄霑曾講過:“很多時,易兄弄出的東西往往不管私利。他可以翻山涉水,

带著最先進的錄音器材。去為一位名家收录一首短歌。即使明知那作品未必有什麼市场價值,但就

為了保存中國音樂的一顆小明珠,他任勞任怨,不但半句苦不哼,而且自得其乐兼樂此不疲。”

    記得08年間筆者曾接觸過老易“一條龍”(監制、錄音、混音一手包辦)製作的福建南音

《走馬》,當播放這個專輯時筆者又一次被老易的為我国民族音樂的傳承 ,發揚所作的努力而

感慨萬千 。因為這個專輯作為音樂文化是綽有餘,但作為市場而言筆者並不看好,《走馬》曲

高而簡約的傳统音樂,正如老易兄開宗明義“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千载古樂,秉承遭制,名譜名家

,古樓典雅。”

    这《走馬》以琵琶、三弦、洞箫、二弦四件乐器演奏,其韵味古樓筆者以為難討發燒友之歡心,

這又是一個“不管私利”之傑作。正是捨老易者还有誰人!

    不言而喻“雨果”製作內容丰富,题材廣泛,當中有大量的中国樂器,民間音樂,民歌及歌曲

,乃至西洋古典音樂及小品。所有這些以“雨果”一直以来的高品質製作令多少樂迷爭相擁有,以致

成為雨果铁杆擁躉例如三水錢生,此兄對“雨果”软件情有獨锺,共收藏有二百餘個專輯。筆者造

訪時他不但多時用“雨果”唱片示人,而且在下點唱,則有求必應,類似錢兄的“雨果”迷各地皆有

不勝枚舉,時至今日好些“雨果”絕版CD己被炒至四、五百大元,則可見一斑矣。

   精力過人,默默耕耘的老易為了提高軟件重放質量,先後開發了LPCD 33、LPCD 45、LPCD

1630、LPCD 45II等較之普通CD具有更多訊息量的新一代CD,同時在研發新一代CD的過程中他發現

市面上很多品牌名線都無法滿足要求,從而迫使老易自行研發各種各樣的發燒線材,在通過多年的努

力终獲成功,不單填補了在製作優質CD時之不足,還應眾推出市面,而令下少發燒同好能分享“雨果”

這些專業級線材的成果。


鑑聽利器  確保製作精良
    假如問做產品何苦要如此執着,如此認真?據筆者所知個別廠家以及業界寫手沒有自己的聽音

室,而一樣能從事其工作,這等狀況決非天方夜譚。而老易不斷追求。不斷创新不斷一次又一次超

越自我,所有這些絕非偶然,透過筆者上門造訪之所見所聞,其愛業敬業之熱忱則可見一斑矣。正

是老易於豪宅之內,這位把絕大的精力奉獻给音樂事業之爱樂者,當中設置了四個用途,功能都不

一樣的音響系統分置於四個不同的听音環境。以用作欣賞,监聽之用途正是由於這些設置令老易既

能印証自己製作音樂的聲音,同時也可以监賞海外優秀製作(以交響樂為主,也有爵士、民謠等),

從中比較,分析而取長補短,吸取養分,不斷提高。在這些不為人知的設置當中,首先揭秘的是設

置在約8 x 7米高4米多的大厅(與飯廳連成一體)的一套,這是以美國EV SentryⅢ的15吋低音,

中音大號角,高音號角的三路錄音大棚監聽專業級扬聲器系統。

侍服器材是:

CD機: 國產MHZS CD88F    前級:英國HeybrookC2    

後級  美國EV7200X2    線材:清一色“兩果”製造

    這是一個瞬變敏捷、分析力超高、動態凌历的组合。同時也是老易作為鏡子的监听利器。

   當黄紅英的《客家妹子》在这個直白,真實的系统重播時,那密集的雨水打在麻石板上的

滴嗒聲,還有風聲,遠方的雷聲,紅英姐珠玉般的歌聲以及晶瑩的琵琶、幽幽的古琴在活晝活現

中重現。筆者慨嘆老易不愧為自少一直舆音樂结下不解之缘的樂痴,其选材與搭配乃至校聲(有

吗?因眼前一切器材都無刻意去做些甚麼,諸如空間處理。器材承放皆“隨遇而安”)都恰到好

處(以聲收貨)。深究下去當然有乾坤也;揚聲器之承放高度,擺位位置,線材使用等。

    在播馮少先的三弦彈唱《黑土歌》筆者顿時被這“土”味濃烈的氣息感染而熱血沸腾。仁

兄千萬不要以为眼下红過炸子鸡的“萬人迷”小沈阳那種女人腔是東北漢子,錯!大錯特錯,闡

下只要聽過這(黑土歌)才知甚么是真正的東北漠子也,在此小弟還慎重提示,千萬不要以為此

曲開頭聲细如蚊咬而把電平開大,否則这動態一如拉威尔的《波萊羅》——由弱至強乃至強劲

無倫而真爆机。只听這三弦弹唱,開頭幽還深沉的低音大笛的蒼涼和質朴純真的三弦,引來了

一段精彩感人的沉厚滄桑的獨白,以及傾注無限情深的“黑土歌”,其间這位集弹(三弦)、

朗誦、歌唱於一身的“怪杰”馮少先粗豪雄渾的聲線及東北味道濃郁的演唱教人一聽難忘,振聾

發贖,還有那開始由平和质朴乃至激烈萬鈞的三弦,進而末段還有阵容可觀的高雄布立國樂團的吹、

拉、彈和晝富的打擊樂(包括竹篡和打在地板上的柏板)加盟,簡直聲震瓦室,洶湧澎湃。

    尤記早些日子筆者曾於廣州星海音乐厅观竇過被譽為“音樂神童”的楊天媧演奏小提琴印象十

分深刻,於是點唱了楊天媧在这個监聽系统播放她於2001年錄的帕尼尼(24首隨想曲)。當在這裡听

老易於北京解放軍軍樂團錄音棚的錄音時,筆者頓生“滄海遺珠”之嘆,這個面世已近10年的杨天

媧專輯,小弟驚覺走寶了,首先它是屹今為止是世界上第一位以13歲的年纪成功灌錄了帕氏這難度

極高,甚至連當今很多大師都不敢染指的24首髓想曲。其二,杨天媧敢向“魔鬼”的“惡萝挑戰绝

非风頭,而是有備而來:她学艺於被國内外音樂界被譬為“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門下的榻

天媧,僅用二天時間就成功地灌錄好“24首”,這又是一個樂壇的世界紀錄。

   只聽這個難以逾越的“金湯城池”的第一首E大調,筆者被那快若風馳電掣的跨弦“跳弓”驚呆了,

更難能可貴者在飛輪般速度,琴音一樣色彩燦爛,華履奪目。又在第五首A小調,艷麗的琴音如高山

流水傾注,如流星趕月般快捷流畅。

      美艷如花柔如弱柳或矯若游龍,又從容大度的琴音宛若繽纷彩缎於空間飛舞。

     才聽了幾首筆者不由長長抽一口氣,老易您為甚么還不把這光芒四射的天才之星榻天媧“13歲

專輯”和《黑土歌》製作成LPCD45益下雨果擁躉呀!老易笑答“做唔切呀!(一時之間忙不過來),”

真的是花多眼亂也。

    就是用作镜子的EV监听器,另一方面老易要要求就是用作验收大声压音乐的传真度。

    後来在分別播放了老易於93年收錄于北叶咏诗指挥中国中央交响乐演奏老柴1812(序曲),

特別是那段慶祝勝利時樂段之熱烈場面震撼非凡,其炮聲之霸道,樂隊之輝煌,潮湧般之動感,

駭人的動態,教人難以想像是出於麗質XX的葉小姐棒下之“國交”竟然在爆至天昏地暗之中一

樣能整然有致,波澜不騖。難怪乎這是一輯公認可列三甲主“1812”,老易操刀收錄,功不可沒。

聰明好學之老易,決非閉門造車之人,他不但在這個引以為榮的EV监聽系统驗收自已的製造,而

且還不斷播放欧美各大唱片公司的優秀作品以為借鑑,在這裡随處可見海外制作的古典樂曲唱片。

老易不止一次地講:“凡是這些“枕頭”(見下图,即一些大唱片公司推出平價合裝唱片)照買可也,

抵食夾大件,一見我實買嘅!”

    當他随手播放了一張“迪卡”的拉威爾《鹅媽媽组曲》的選段,當中音樂線條,聲音密度、層

次動態較之老易的同類型製作,“雨果”可謂毫不失禮也。    (下期续)

------刊于《音响技术》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