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十四载,双碟汇精粹 众所周知,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而这些形容词同样适用于
每年一度的顺德新年音乐会,而且,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格调。更是顺德新年音乐会得以区别国
外同类音乐会的标志特色。由于每年的顺德新年音乐会都会邀请不同风格的国际、国内知名指挥家、歌
唱家、演奏家前来参加,他们总能让观众眼前一亮,因此乐迷对每年的音乐会都十分期待。2011顺德新
年音乐会亮点不少,当今华语乐坛最受瞩目的指挥家之一的胡炳旭,出任音乐会全程指挥。他率领广东
民族乐团为顺德市民带来一场中西合壁的顶级交响音乐盛宴。据了解,广东民族乐团是中国最具实力的
民族音乐表演团体,拥有一大批高级职称的优秀乐师.以精致细腻的演奏风格、融会中西的演绎形式在
国内外各类音乐艺术节上屡次成功演绎古今中外音乐经典,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另外,参与这次音
乐会演出的还包括数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民族音乐演奏家,他们分别是: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京胡演奏家王彩云,歌唱家赵美和安李,著名鼓乐演奏家陈佐辉,以及佛山市天安金声合唱团。
雨果唱片2011年录制出版的《国乐飞扬 中国.顺德2011新年音乐会》 (编号:雨果
LPCD1630-7309)双CD专辑,将本届音乐会上的内容精粹一并收录,份量十足,而且双碟包装却
“买一送一”只售单碟价格,可谓十分超值。这款实况录音专辑充分反映了雨果一贯认真的制作
态度,经验丰富的录音师老易负责了从录音、混音到母带后期制作的一系列环节,再加上LPCD16
30技术的加持,在声音品质上可以完全无愧于消费者。
细看《国乐飞扬 中国.顺德2011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套既有高度亲
和力,又充分凸显艺术品位的作品安排。音乐会以冯晓泉的同名曲《国乐飞扬》作为开场,突出了音
乐会宏扬民族音乐的主题构思;然后京剧名段《夜深沉》、赵季平的《乔家大院。主题曲、辛沪光的
《嘎达梅林》交响诗、杜鸣心的《红色娘子军》“万泉河水清又清”等脍炙人口的名曲陆续奏出,间
中穿插《幸福家园》、 《赶街》、《天下神桥一古老的桥》、《今夜伴月回》、《迎春》、《社庆》
等篇幅精悍但是旋律优美的乐曲,最后以固定的压轴曲《花好月圆》收尾,整台音乐会高潮迭起,让人
耳目一新。与此同时,胡炳旭与广东民族乐团还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雷电波尔卡》和英国民谣
《伦敦德里小调》两首西洋乐曲,民族管弦乐在诠释这类外国音乐时,韵味清雅奇妙,证明了音乐无国界
的真理。
从第一场新年音乐会奏响至今,顺德新年音乐会这一音乐舞台作品在内容安排上日益丰富,演出
规模也越发强大,从单纯的民族管弦乐曲演奏到多种演奏方式的融合,从纯粹的器乐、独唱音乐作品到
合唱、歌舞结合的精彩演出,兼具民族韵味与国际流行的音乐在此完美结合,无数经典曲目大放异彩,
观众也因此眼界大开,追求高雅文化的理念流淌进更多中国人的心田。广东民族乐团在胡炳旭这位大
师级指挥家的棒下,发挥出上佳的演出效果,声部齐整,各个乐器部如臂使指般配合流畅,担任独奏
或独唱的几位特邀演奏家、歌唱家,也如画龙点睛般地抓住丁观众的耳目。雨果这套双CD的LIVE录音
水准之高在预料之中,舞台立体浮凸,音场还原深阔都顿具气势,独唱声部、独奏器乐质感清晰,而
且比例恰当而不夸张,录音主导偏向真实无染,LPCD1630技术的威力当记一功。
中西合壁同台,华夏民乐竟功
在雨果从1997年至今出版的专辑当中,华夏民族乐团已经接连奉献给乐迷十余张录音作品
,从1997年的《三笑》、《婆罗门引》到211年新鲜出炉的《渔舟唱晚》、《月夜刘天华》,内容中
西合璧,蔚然大观,尽展华夏民乐精髓,成为雨果产品目录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精品系列。
华夏民族乐团的前身是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始建于1964年,原来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院
民族器乐教学、表演、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需要,不断提升民族器乐教学品质和表演水准,为学生和
青年教师特别建立的一个艺术实践平台。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发展,不断充实调整,乐团成为当今
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民族管弦乐团之一。许多乐团团员曾在国内外器乐比赛中获
得大奖。其成员主要来自音乐学院的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组成。华夏民族乐团下设华
夏室内乐团、华夏弹拨乐团、华夏弓弦乐团等。
数十年来,无数不同风格、流派特征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通过华夏民族乐团展示各自的才艺、彰
显各自的观念,具有不同创作风格的作曲家,也利用这个平台,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华夏民族乐团
以前瞻的眼光,立足当代,谋求发展。意在不断拓宽民族器乐的创作、表现空间,从东方美学的角度,
对创作、表演的风格特色进行合理的审视,在新的时代探寻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的多种可能性。要求既
能掌握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使这些古老而神秘的东方神韵得以传承和弘扬
同时也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索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既具有中华民族气派又具有强烈时代
气息的新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华夏民族乐团如今聘请了著名指挥家、旅加华人关乃忠先生担任桂冠指挥
,包括著名笛子演奏家张维良先生、二胡演奏家宋飞女士、曹德维先生和打击乐演奏家王以东先生、张
景丽女士、青年古筝演奏家丘霁小姐等都是该团经常特邀的演出嘉宾。
《渔舟唱晚》(编号:雨果LPCDl630-7302)是关乃忠率领的华夏民族乐团与张维良、宋飞、李
镇、曹德维、邱霁和安如砺等当代一流的民族器乐独奏家合作灌录的专辑。内容是《渔舟唱晚》、
《姑苏行》、《河南小曲》等7首由经典民族器乐曲重新编配而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协奏曲,编配成
员有张维良、关乃忠先生、吴华、黄晓飞。我国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由古至今,可谓形式多样、风格
迥异、各具特色。并且,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区域,也形成了种类多样的民族器乐组合形式。小编制的
民乐合作,风格婉约细腻,形象地勾勒出中国文人的气质神采。随着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理论发展与实践
的逐步成熟,近代以来创作、改编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风格的多样化方面,可谓是
五彩缤纷。以更恢弘的大编制来还原传统的民族乐曲,不仅拓展了乐曲本身的内在和外延,也丰富了中
国民族音乐的作品规模。在这张《渔舟唱晚》当中,我们清晰地领略到民乐改良扩编的成果。整张专辑
如一幅水墨画,笔墨之间渗透着中国文人的含蓄、内敛,留白之处给人无尽遐想。几位担任独奏的音乐
家都是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高手,个人发挥都在水准之上。第2首江先渭的《姑苏行》本是脍炙人口的
笛子独奏曲,乐曲旋律悠扬委婉,表现了美丽的姑苏风光和人们游览江南时的愉悦心情,是典型的江南
丝竹韵致。改编为笛子与民族管弦乐团的协奏曲版本后,我们从音乐中“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音乐画
面,乐团各种乐器营造出频段均衡饱满的气氛与背景,张维良主奏的笛子在民族管弦乐的映衬下,显得
更为光彩照人。
浙音雅韵抒琴歌
在雨果于今年年初出版的《浙音雅韵》 (编号:雨果HRP7304-2)专辑中,我们领略到的是中国传
统音乐的迷人魅力。众所周知,雨果的古琴录音向来品质出色,备受中乐迷和音响发烧友的好评,《浙音
雅韵》延续了雨果的这一优良传统,演奏者徐晓英为浙江衢县人,生于1937年,为三衢先贤文史学家徐映
璞先生的女儿。1954年徐晓英拜古琴大师徐元白、张味真为师学习古琴。后赴京、沪等地师从查阜西、吴
景略、溥雪斋等进一步研习古琴,同期跟随“浙派”古筝大师王巽之学习古筝。1960年,徐晓英进入杭州
歌舞团担任古琴、古筝演奏员。1983年后,徐晓英先后多次出席全国、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着有《杭州
文化艺术志.音乐》、《杭州革命文化志》等,琴曲《阳关三叠》、《泣颜回》等被收入《琴韵缤纷》、《
临邛琴粹》等书。徐晓英现任浙江大学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致力于浙派古琴的发掘、传承和发扬,为
“浙派”古琴、古筝艺术的继承和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浙音雅韵》收录了73岁的浙派古琴大师徐晓英以宋代古琴“聊以自娱”的演奏乐曲,包括《苏武思
君》、《普安咒》、《关雎》、《阳关三叠》等10首作品,其中有6首为古琴独奏,4首是徐晓英弹奏并唱
和的“琴歌”。“琴歌”即抚琴而歌,又名“弦歌”,与古琴独奏、琴箫合奏并称为古琴三种传统表现形式。
如今乐坛上古琴以独奏较多,古韵十足的“琴歌”已经很少能听到,可以说在濒临失传的边缘。徐晓英老师
以七十高龄展现“琴歌”绝艺,让我们得窥传奇古乐的绝世风采。徐老师琴风苍劲厚重,风格鲜明,琴风取
之于众家,具淡、雅、微之浙韵,独成一格。她的琴歌弹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在琴音的伴和下,流露出
中国古代的高洁人文气质,刷新了我们对古琴表演艺术的认知印象。
------------刊于《视听前线》2011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