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康雅談论尽音樂之美
寫完《加利亞諾·大提琴至極美聲(一)》的樂評之後,我這幾個星期以來,幾乎每晚都要聆
聽過這張出類拔萃的專輯,才能酣暢的睡得著覺。无論是巴赫的(前奏曲)、羅卡泰利的(慢板);
或是聖桑的(天鹅)、卡薩多的(情話);以至拉赫瑪尼諾夫的(聲樂練習曲)和皮亞左拉的(華麗
大探艾),每一首樂曲都充滿感情發揮出音樂獨特的魅力。那支傳奇的加利亞諾(Gagliano)大
提琴,在大提琴家康雅談(Artem KonStantinov)手中,真是發揮到「人琴合一」的至高墳界。
樂由心生
正如說明小冊子內所言,康雅談這位俄裔大提琴家的演绎真的是「樂由心生」,他的音樂灵感
是無處不在,其無堅不摧的技巧和滲透人的感染力,令聆聽者能很快地融人音樂中,他的拉奏在燦爛
夺目中又带点俄式浪漫主义,其斑斓的音色美得令人醉倒,在难度高的樂段絕無拖泥帶水,既充滿自
信又無肆意地炫耀,由始至終保持著尊貴的高尚品味,對於一位年青的演奏家而言,實在相當難得。
很多人聽過上述那一張專輯都讚不絕口,但是對於古典樂迷而言,對于康雅談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
為了讓樂迷進一步瞭解這張出色專輯的製作過程和康雅談的背景,我們在6月8日下午在我們公司的試
音室為他作了一個專訪。
訪問當日,康雅談和雨果易有伍先生準時到達試音室,易先生和我們是老朋友了,大家當然不用
客氣。但和康雅談握手寒喧之後。我們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一談之下,大家齊齊回憶起:我們都是
音樂會的常客,在音樂會中曾碰面多次,只是當時大家不認識吧了!
名琴配名師
一談起這張專輯的製作,康雅談都按捺不住心内的興奮,他和易先生的認識始於錄製<《惊喜生日快樂》
開始,在這張錄音當中,康雅談的演繹相當令人感動,這張專輯的Track 1 <生日快樂世界風>也收錄
在我們去年(2010原音精選)之中。當時,易先生已有為他製作一張個人專輯的念頭,但基於某些原因,
這個計劃是暂時搁置下來。其後,在去年年中,康雅談致電易先生,說有朋友願意幫助他出一張個人大
碟,於是製作群便開始研究怎樣錄製,和思考選曲编曲的問題。為了要选專輯有舆別不同的特色,他們
在選曲和编曲方面花了很多心血和時間。專輯內十四首樂曲既有不同風格的古典改编樂曲、也有從電影
配樂改编過來的作品和六首專為大提琴度身創作的樂曲,内容非常有新意。聽過的樂迷都非常喜歡。
要談這張專輯,當然要談到那支傳奇性的加利亞諾(Gagliano)大提琴,這支在舞晝上消失了差不多半
個世纪的名琴,原本為偉大的俄羅斯大提琴家沙弗蘭所擁有其後落在一位收藏家手中,現在輾轉傳到
康雅談手裹;康雅談非常喜歡這把名琴,所謂名琴配名師,康雅談在去年曾用這把名琴演出了七十多
埸獨奏、室內樂及舆管絃樂团合作的音樂會,正如上文所述,他和它已達致「人琴合一」的水乳交融
境界;他還說:這支名琴有非常深厚的潛質,你的技巧有多少,它的潛質便能發揮多少。對於一位大提
琴演奏家而言,能擁有一把心儀的名琴,實在是一件夢寐難求的事。他還告訴我們一件关於这枝名琴的
「驚的認識始於錄製(驚險」趣事 :古典樂迷一定記得,著名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曾把他那支價值連城
的名琴遺下在計程車裹,其後幾經辛苦才能物歸原主,一時傅為樂壇佳話。誰知康雅談也犯下同一錯誤,
他在一次演奏會後.也「大頭蝦」的把加利亞諾大提琴遗留在計程車裹,而發生的地點是人稱治安不靖
的深圳,其後他太太打了好半天的電話,致電各家計程車公司,最終也能把名琴尋回。所以我們不要一竹
篙打一船人,馬友友身處的美国有好人也有壞人,而康雅談所住的深圳有壞人也有好人。康雅談現在把
这支名琴放在家裏,他更笑說不會輕易的把地址告訴別人,連我們也包括在內呢(一笑)!
家學淵源
談到他學琴的經過,良雅談是侃侃而談。他可以說是家學淵源,他的母親是一位鋼琴家,而父親則
是一位指揮家;他自小便顯露出其音樂天份,親對他管教甚严,而且對他影響颇大,自小便灌输他正確的
音樂常識和價值观,他曾試玩過其他樂器,最後都是選擇了大提琴,他喜歡大提琴的原因是喜歡其音色。
他七歲跟隨馬金丁娜學習大提琴,其後人讀西伯利亞格林卡學校、莫斯科音樂學院,和倫敦喬凱音樂及戲
劇學校,主修大提琴;從年少時代起他堅持每天練習八小時以上,就算現在事務繁忙,他都盡量每天抽出
時間練琴,這種不屈不挠的精神,實在值得年青一輩学習。
和很多出色的演奏家一樣,康雅談自小便獲獎無數,他四歲便於電視聲樂比賽中獲獎,他是1983年
俄罗斯青年大提琴大賽冠軍和1991年莫斯科青年藝術合奏組国際比賽冠軍、1995年意大利帕爾馬室樂二
重奏銀章,其後又於1997年獲得俄羅斯國家大提琴比賽獎章。我問他這些獎項對他的職業演奏生涯有沒有
幫助。他很謙虚的說:他獲的獎項並不算很多,在某程度上,獲獎可以增加知名度也可以提昇自信心,但
參加比赛的目的並不一定是要獲獎,也不要太重視得失,參加比賽可以作為一種交流和學習,對於音樂修
為有一定的進益。
忙於教學和演奏
現今很多父母都會讓其子女學習一種樂器,康雅談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學習
的年龄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最好是介乎五、六歲之間。他很強調基本功的訓練,如果從開始時便學錯
了基礎的技巧,到了長大時便很難矯正。他自己也有好幾個學生跟他學習,除了技巧之外,他也強調學生
音樂思想的訓練,如果思想和定位不正確,將來很難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奏家。他的好幾個學生現今都學有
所成,有些到了外國發展,成績也非常理想,他也甚感欣慰。
康雅談現今屬於多個室內樂團的成员,又是香港浸會大學和大都會室樂團音樂總監,並且忙於教學工
作,經常穿梭於中、港,歐亞和俄罗斯。他到过中國很多地方,包括北京、西安和東北等地方,他的太太
是中國人,有一名三歲的孩子;他已習慣了中、港的生活方式,對中国文化也非常欣賞,他的普通話說得
很好,差不多是半個中國人了。谈到他三歲的孩子,他表現得非常雀跃,他的孩子也很有音乐天份、在他一
歲時,已要求爸爸買一支大提琴給他,音樂觸覺非常灵敏,但康雅談並不會刻意強逼或培養其兒子將來一定
要子承父業,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奏家;他會把決定權留给兒子,當他長大後,如果他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
要在音樂界發展,他當然會加以鼓励;但如果他對音樂只是一種興趣,其性向會向其他界別發展例如做一位
律師或醫生,他也不會加以阻止,一切隨遇而安;看來,康雅談是一位相當開放的爸爸呢!
結語
和康雅談聊天,我感受到一位優秀音樂家的氯度和優良特質:真挚、熱誠、對音樂的執著和帶點幽默感。
可能在中國逗留有一段時間,加上他的太太是中國人,他謙和的性格,有著溫柔敦厚的中國人特質,又有
俄罗斯人的氣度實在是相當難得。聽康雅詼和易先生所言 :《加利亞諾大提琴至極美聲(二)》的選曲和
编曲已經完成,在短時間內,這張專輯快將推出。相信聽過第一輯的樂迷,對第二輯都有一個很大的期待,
康雅談和這支名琴的配合,有著深邃內涵的樂恩樂想,那雋永和音色精致的演繹。實在是觸動人心;對於
欣賞者而言,聆聽康雅談的演奏,好像参加一次不可多得的藝術盛宴,令人非常開心。
------------刊于《音乐与音响》2011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