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彈撥弦鳴樂器之一,很早便出現在中国的古文獻之中。中国傳统民族樂器
以八音來分類,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它置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
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深具東方文化特色。
古琴的演奏方式可以分為琴歌、古琴獨奏和琴簫合奏三種,琴歌亦即撫琴而歌,又稱弦歌。
古琴可以自弹自唱,也可以為人伴奏。早於先秦時期,已有歷史記载,到了唐、宋期间,唐詩和
宋詞都很有歌詠性.而宋詞的詞牌更有一定的樂譜可以歌唱。到了这個時候,琴歌和文學已有不
可割离的关係;明清時期,古琴仍是局限於文人墨客的儒雅活動,到了今天,由于文化的普及,
古琴和琴歌也開始平民化起來,再下是富貴一族的專利了。
今年已七十四歲的徐曉英老師,是浙派古琴的大師,早年随父親徐映璞学習古典文學,
文學根底深厚,其後拜浙派古琴大師徐元白、張味真為師,後又師從查阜西及管平湖等研習古
琴,琴技精湛,著作等身,是圃隙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及琴歌界的翹楚。當今浙派古琴以徐元白
和張味真為代表,徐老師得其真傅,琴凰典雅而古樓,其演繹抒合了詩意和濃情。在這張《浙
音雅韻· 徐曉英古琴演奏》專輯中,收錄了徐老師演繹的<赫武思君)、〈曙关三疊>等四首
琴歌和〈平沙落雁>和〈漁樵問答>等六首古琴樂曲。徐老師以细腻的技巧和深度的剖析見稱,
無論是琴歌或古琴獨奏,她都能將每一首樂曲的气韵和歌詞的詩意準確地表達出來,下單止古
章盎然,而且繪形繪聲地展示出一幅幅气像萬千的音樂晝面,絕對引人入勝。徐老師的演繹独
具魅力,其營造出来的音樂重性及美感是動人心魄,音色、技巧和詮释都臻達至善至美的境界,
堪稱一絕!
----------------刊于《音响技术》2011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