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作者:Winson Ng 发布日期:2010/1/11 14:38:41 |
雨果LPCD1630—7283(首版限量发行内含LPCD1630与普通CD版本) 据雨果易有伍先生指出,自CD面世以来,压碟程序虽多年来没有明显改良过;但母盘制作技术,却出现了各施各法的局面。他在自研LPCD45母盘制作技术取得成就后,近年再积极在这个成功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并结合个人对CD生产线的深入认识,在本年度第二季开展时,一次过推出了首批两张以崭新LPCD1630母盘技术制作的CD。 顾名思义,LPCD1630是一种结合了雨果LPCD母盘制作技术的新制式,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无异于普通的CD,同样是由母模压制成的出品,但此雨果的LPCD1630,则绝对不同普通的CD! 据资料指出,LPCD1630的独特之处,是在于母盘制作过程中,把程序作针对性的简化,从而大幅降低原录音的音频数据在母盘制作过程中的流失,力求把CD玻璃母模的品质,维持在最贴近原录音的水平。 概括而言,普通CD在送交有关单位制作玻璃母模前,唱片公司须预先把原录音转换成CD规格的音频数据,刻录在一张CDR之内,因此音频的数据需透过电脑,经历了反反复复多次的转载。而雨果自研的LPCD1630,则是直接采用储存于电脑硬碟之内,已转换成CD规格的音频数据来制作玻璃母模。可想而知,同一出处的音频数据,可完全杜绝电脑反复转载的工序,而转载的工序愈少,则意味着损耗愈低;则更贴近原录音的水平,成品的声音质素当然愈高。再者,普通CD在玻璃母模的刻录过程中是采用高倍速进行;LPCD1630则以最低的1倍速刻录,而且每个金属模只限定压印1000张CD,此举可确保每一张成品的质与量。与此同时,亦由于LPCD1630在制作过程中,全程使用雨果自行开发的LPCD电源处理系统为制作的各路环节进行供电。因此,LPCD1630在声音的高保真方面,自然优胜过普通CD! 《雨果发烧碟14》是雨果LPCD1630母盘制作技术诞生后的首发CD之一,由于首批发行的是限量版,因此同时配备了来自同一原始录音的LPCD1630版本与普通CD版本,可供用家直接比较(不对,应该用[感受]才对)二者的音响成效。此外,还同时推出了王梓静琵琶主奏的《十面埋伏》。 《雨果发烧碟14》碟内除辑录了12段,结合了人声、国乐与西洋古典音乐之外,还刻意加入了并不常见的纯5Hz与及纯20KHz煲机讯号各一段,供用家进行无声的煲机煲喇叭程序。此精选碟除造福乐迷外,不同时为音响发烧友提供了一件梦寐以求的工具。 我把《雨果发烧碟14》碟内所辑录的12段录音,逐一先听普通CD版本,然后再听LPCD1630版本中,同一段音乐作直接AB比较。不瞒你,经历了一次AB比较过后,我己决定把普通CD版打入冷宫。LPCD1630版本在音色以至音响效果两方面,虽然与普通CD版本比较下,彼此的分别并非大得天与地。但不容否认的是前者可从低频段的下潜力、控制力、从容柔朝性,中频段音色的优美细腻度、悦耳和谐性、音乐感,高频段的延伸力、质感、开扬性、能量感,以至全频段的平衡度、透明度、穿透力、动态对比、馀裕度、瞬间响应、以至音响舞台3度空间感等等,皆能以不同程度的姿态胜过普通CD版本。且当中的全频密度感、讯息量与及谐波的表现最为突出!在直接的AB比较下,普通CD版本听来平淡了点,其声音的活生感大打折扣! ----刊于《HiFi音响》2009年6月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