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从82年出道至03年癌病离世止,曾先后灌录过30多张唱片。她凭藉那天赋的声线本钱,加上后天的努力练就而成一份独特、纯厚、细腻以及富感情的腔口。不论是翻唱金曲,还是由本地著名音乐人、填词人,专诚为她度身改编或写的全新创作,都几乎能一一成为粉丝们琅琅上口的名曲。
我虽说不上是梅艳芳的忠实粉丝,然而对她在初出道时翻唱徐小凤经典中文金曲的录音,以至后来的个人音乐专辑中,每一首歌曲都总算亲身感受过。若然以乐迷的角度去探讨,论其音乐的内涵、编曲与及演绎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以音响发烧友的心态来视之,请恕我直言:其历年来的作品仍然远离发烧录音水平的门槛。想话藉着她的录音来展示音响系统的实力?明显未够班!
或许是个人一开始是抱着乐迷的角度去探讨这张经历了雨果LPCD 45制式精选再版《梅艳芳》,当碟内的第1轨《似水流年》响过后,我己惊觉梅艳芳的歌声,在高级音响系统中重放,是从未如此自然细腻过。简言之,同一段经LPCD 45制式处理后,已大幅去除了原录音中那些沙沙石石,从而令到人声听来更细腻、情感更凸显,且各伴奏乐器的音色与音质更鲜明。既然有个好开始,我当然继续把碟内余下15首精选中文金曲逐一聆听至终结。结论是:此LPCD 45精选再版《梅艳芳》的音响效果,能把原录音与发烧录音水平门槛的距离拉近了。
此外,本碟选曲精彩,除《似水流年》外,还有《蔓珠莎华》、《装饰的眼泪》、《女人心》、《萝里共醉》、《孤身走我路》以及《交出我的心》……,一系列梅的抒情歌,可让她的粉丝缅怀一番。
——刊于《Hi Fi Review》2009年8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