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碟评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发烧碟评 内容正文
 
 
LPCD1630诞生
 
作者:大米   发布日期:2009/6/8 14:02:04

 

继成功推出LPCD45之后,雨果唱片的易有伍先生再次为乐迷朋友与发烧友带来了他的最新研制成果:LPCD1630。与LPCD45不同的是,这种制式制作出来的唱片,可以在任何CD机上播放,而它的价格,也比LPCD45便宜许多。

LPCD1630的核心技术是雨果的LPCD母带制作技术与直接出玻璃模的技术。前者包括了雨果自行研发的电源线、信号线,和电源设备处理、音频、数码、时钟接线、校声工具、软件、硬件操作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易先生多年的母带制作经验与技术,这绝不只是操作机器那么简单,而是对音乐的整体把握,是艺术修为的体现。后者则采用1630母带制作系统,缩短了母模制作过程的程序,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母模制作过程中音频的损耗,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使用了U-Matic母带。其实这种母带早年曾广泛应用于母带制作之中,发烧友所谓的“铁芯版”、“西德版”之好声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母带的使用。只是因其操作上较麻烦,后来才为DATCDR等更简便的载体所取代。但就如易先生在LPCD1630的介绍中所说:“生产便利了, 音质是否就改善了呢? 其实资深发烧友都清楚,音响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便利,有时却要付出品质劣化的代价!” 就像CD虽然比LP在使用上方便了许多,但其音质的劣化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也是一些发烧友仍然对LP情有独钟的原因。

制作上,普通CD的玻璃母模采用高倍速刻录,而LPCD1630的玻璃母模则采用最低1倍速制作,把音频损耗降到了最低。

生产上,LPCD1630每个金属母模只限压1000CD。很多发烧友都知道,同一个母模压制出来的第1CD与第1001CD声音也会有所不同。而当下大部分CD的生产中,一个母模所压的CD动辄几千,在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音频数据的损耗可想而知。LPCD1630的金属母模限压1000CD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唱片的质量。

音质上,LPCD1630的中频能量感充沛,密集度高,高低频的延伸也优胜于普通CD。当然,相比之LPCD45还是要稍逊一筹。对这个问题先生也不讳言,他在《雨果发烧碟14》中这样说道:“我认为LPCD45有它独特的声音,理论上LPCD1630是不可能超越它的,因为它毕竟还是经过工厂压碟出来的,还是比LPCD45要多经过几道程序。”

雨果推出的首张LPCD1630制式的唱片是《雨果发烧碟14》,也是LPCD1630的示范碟,首版限量发行,并附送普通CD版本供比较。碟中收录了人声、民乐独奏、弦乐、交响舞曲等各种类型的音乐,并附有两段供煲机用的频率,这也是易先生集多年经验之煲机法宝。不过,本碟个别乐曲如《十面埋伏》选段、《战台风》都是动态惊人,如您的音响系统不够平衡,播放时或需要关小音量,否则可能烧机!本碟的另一亮点是由易先生撰写的内文,这一段段文字融合了易先生多年的录音、制作经验,并间或插叙一些制作背后的故事,不仅“老烧”读来有味,“菜鸟”也能有所补益。

另一张以LPCD1630制式制作的CD是由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梓靜(王静)担纲琵琶领奏的《无极印象·十面埋伏》。王梓靜是香港中乐团的琵琶首席,曾与雨果合作出版过专辑《阳春白雪》。无极乐团由香港作曲家罗永晖与王梓靜创办,罗任艺术总监,王为音乐指导,乐团成员由八位年青的香港演奏家组成,以琵琶、阮为主要乐器,以二胡等拉弦乐器调和音色。专辑中既有《十面埋伏》、《龙船》等的经典名曲,也有《飞奔的神灵》这样的名家新作,但不论是何种风格的乐曲,均是画面感十足,令人有一种身临现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