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不论任何一省,任何一县,都有自己专有的曲艺;北京的京剧、安徽的黄梅调、河北的梆子戏、浙江绍兴的越剧等。谈到广东则丰富多姿,客家的汉剧、海南岛的琼剧、潮州的潮剧、广州一带的粤剧,更是流传得广泛。可以说,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广东人,就会有粤曲和广东音乐的存在。我有一次到非洲肯雅的奈罗比游览时,行经一个市集,也听到红线女唱的《昭君出塞》!
粤剧、粤曲和广东音乐,是三位一体,各有各精彩,三位一体很难分得开,粤剧和粤曲中经常会加进广东音乐的小曲,而广东音乐是发源于粤剧。粤曲多是选自粤剧中的主题曲或是根据一些民间故事而创作。粤曲特别着重唱功,非常突出声腔的特点,而唱腔则因人而别,各有特色,前辈唱家小明星的“星腔”、徐柳仙的平喉、红线女的女腔、月儿的“鬼马腔”。薛觉先的薛腔、马师曾的“乞儿腔”都是因有创造性的表现而扬名立万。
长期生活在香港的冯华师傅,是目前粤剧乐坛中一位非常资深的老前辈,在粤剧、粤乐的范畴中,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拉弹乐器是他的看家本领,凡钤、胡琴对他是轻而易举,原
来唱功也是了得。他唱的“前程万里”与“陌路萧郎”,隐约地显露出一点薛腔的韵味,听来令人陶醉。认识冯师傅数十年,直至CD到手,才知道老人家的唱功也是了得,的确是真人不露相,他的两位高足的唱功也不俗。粤曲唱功非常讲究,功力稍低也没有可能与有数十年经验的高手对唱,名师出高徒又一个典例。
区均祥擅长地水南音,南音是粤曲整个系统中的一项,地水是指一些失明人士,女的称为师娘,区均祥的对唱,唐小燕女士是地水南音的继承人,是目前活跃于粤曲乐坛的一位末期人物。区均祥的风格较为严谨,是属于所谓“斯文淡定”的一类。与另一位早期在香港电台播唱的“杜焕”有不同的风格,也是一位粤曲坛上一位“万能老倌”。
CD收录的四首粤曲“还琴记”、“前程万里”、“游龙戏凤”与“陌路萧郎”,都是古老的曲目、经典作品,正所谓曲词俱佳之作,雨果的老板很有眼光,也有心思,邀请了这两位资深艺人灌录CD,一来可以保存这些经典作品和资深艺人的本领,二来可以给后辈们一个学习的典范,正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三来可以作欣赏及收藏的精品,特别是喜爱粤曲的朋友,更应该人手一张,“不要走鸡”!
刊于《Hi Fi 音响 2008年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