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构造很简单,但采用的材料则甚为讲究。多以桐木作面,梓木作底板,形成一个音箱,琴面有七根弦,从粗至细,从外向内排列,基本上以五声音阶定弦,因而有七弦琴之称,古代有称之为“绿绮” ,或是“丝桐” 。目前很多选用宋琴、明琴,甚至远至唐代,选用清琴较少,好像朝代越远,价值越高?实在如此。很多演奏家都为自己心爱的琴改上一个典雅的名字,如“幽兰”、“蓬舂”及本期介绍的“梅梢月”等,令人感到那是一种不是下里巴人的享受,而是一种文人雅士专享的音乐。
记忆中,四十年代后期,我参加过一场古琴演奏会,地点不是音乐厅,当时也没有音乐厅,是在一位富贵人家的大厅中,厅中全是酸枝桌椅,古色古香,厅中一张稍长的枱,放着一台古琴,琴边一炉清香袅袅的香烟,加上一杯工夫茶,鸦雀无声地静待演奏。操琴者功力很高。音色苍劲,时缓时急,弦繁管急地把一首“流水”奏得令人陶醉。对我这个黄毛小子来说,的确是机会难逢、终身难忘的一场古老形式的古琴雅集。这种欣赏形式在目前,不是没有,恐怕少之又少了。
古琴的流派颇多,各师各法,扬名立万,全以个人的风格、专长、表现力为主,江苏的江派、浙江的浙派、四川的蜀派、福建的闽派、中洲派、广陵派及虞山派等,琴曲以人传人为主,由于每位演奏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时同一首曲也有不同的演奏,不同的表现,差度颇大。
欣赏古琴音乐首先要戒浮燥、平心静气、细心聆听。慢慢地咀嚼,才能领会出演奏家的功力和表现。因为古琴乐曲大部份都是写景写情,凭自己的想像才能领略出曲中的意境和感情,才能领略出录音师的高超技术。雨果制作出版的古琴CD“梅梢月”便是一张很出色的古琴音乐。其中包括的乐曲除了“梅梢月”之外,还有白石道人的“暗香” ,姜伯牙的“流水”、“梅花三弄”、“龙翔操”等八首古琴乐曲,演奏者是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李凤云,是一位出色的广陵派的高手,音色苍劲、沉实,采用的是宋代的名琴“梅梢月”,用“梅梢月”演奏《梅梢月》正是相得益彰。助奏的王建欣的洞箫吹得气量均衡,音色圆润,也是这方面的高手。雨果对古琴的录音颇有办法,听来很有现场感。
——刊于《Hi Fi Review 2008年1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