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不少作曲家的作品都偏向短小精巧,但也有作曲家仍然坚持创作大型的交响曲。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陈永华,至今已经创作了八首交响曲,在这个繁忙的都市可算是一个异数。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更分别获得2004和2007年度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颁发的金帆音乐奖:最佳正统音乐奖。近年已经很久没见到香港本地作曲家的作品结集成唱片了,喜见雨果推动本地音乐不遗余力,一直以来录制了不少香港本地作曲家的作品,陈氏的大多数交响曲也是由雨果唱片出版的。
陈氏的交响曲多数是有标题的,近年来乐曲的风格也偏向有调性,即使一般听众也不会觉得难以理解。第七、第八交响曲和以前不同之处是由中乐团演奏。虽然乐曲带有一些中国味道的旋律和排鼓的节奏,陈氏两首交响曲主题的发展、乐器的编配手法、功能和弦的运用都是属于西方的。也可以说陈永华承继了黄自、冼星海以来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陈氏的作品不单编制庞大,题材上也往往偏向一些宏大的主题,如果说陈氏的作品是香港人的,不如说是中国人的,处处反映爱国之情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中国近来那种「大国崛起」的气势,也反映在《升平乐》和第七交响曲里。
《升平乐》和《长城》有很多类似的元素,两者都有激烈的鼓乐,主题上也有对战争止息、世界和平的宏愿。《升平乐》后段更反映出节日般的喜庆气氛。第七交响曲《长城》以作者自身在长城上缅怀历史的感受出发,三个乐章分别选用了三首关于长城的诗词作为创作联想。第一乐章《一片孤城万仞山》以一段热烈的中国鼓开始,让人感到边塞战地的那种肃杀气氛。香港中乐团的敲击乐演奏得充满热量,录音的headroom几乎达到顶点。第二乐章《塞上长城空自许》以笙吹奏一些全音阶的和弦开始,表达诗中唏嘘之情。第三乐章《不到长城非好汉》,有如军队的进行曲,鼓角齐鸣,排鼓和定音鼓再次显示它们的威势。
陈氏第八交响曲《苍茫大地》的编制宏大,隐隐有马勒第八交响曲的影子,同样地运用了庞大的乐队加上管风琴和两个合唱团。第八交响曲比第七交响曲更进一步,主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而迈向普世的价值,乐曲却因此更能真诚地反映出作曲者内心的情感。第一乐章以宁静和谐的长音慢慢开展出「混沌鸿蒙」的气氛,之后管风琴奏出一段近似巴赫风格的独奏,似在与上主对话,合唱部份表现出平静的和谐。第二乐章《山不尽,连绵烽火》的合唱部份有如《怒吼吧!黄河》那样热血沸腾。第三乐章将第一乐章的晨光主题再现,更推进一步,反映出对生命的热爱,在一片光明的大和弦中完满结束。虽然香港仍然没有及得上世界级水平的合唱团,但用心的演绎令乐曲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刊于《Hi Fi Review·2008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