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了意志,凝聚了情感,升华了情操,纯洁了品格。”金湘这样形容自己二十二岁到四十二岁的艰苦岁月。金湘出生于1935年,算一算,不难明白他经历的艰苦岁月正是每个中国人都不想提起的那段翻天覆地日子。在此之前,一切按部就班,七岁学钢琴,十一岁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幼年班,主修小提琴及钢琴。1952年毕业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1954年保送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新疆,1979年平反。许多人枉送了生命中最有作为的二十年,都会一蹶不振,金湘却要急起直追,追讨回来。1984年他出任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1990年赴美国华盛顿歌剧院任驻院作曲,1992年往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访问进修,1994年回国出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金湘作品题材体裁广泛,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合唱曲、室乐,以至电视、电影配乐,多首作品曾在美加演出,包括1994年纽约林肯中心金湘亲自指挥《诗经五首》,2001年纽约百老汇首演英语歌剧《美丽的战士》,均获得好评。
交响组歌《诗经五首》创作于1985年。《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汇辑周朝到春秋战国期间(约公元前1115--246)诗歌三百多首,概括而言,可分为风雅颂三种体裁,风是地方民歌,雅是公卿大夫之作,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原作合诗歌舞乐于一体,可惜现在仅存文字。金湘选其五首,以现代人思古之情,谱为民族乐团伴奏的声乐作品,旧词新曲,虽属管中窥豹,亦可领暑古国先民的思想智慧。首章《天作》、终章《良耜》均出自周颂,前者歌颂先王德政,后者是春秋二祭感谢丰收的酬神庆典,(耜,普通话音Si,粤音寺,起土的耕具)。其余三篇:《十亩之间》出自魏风,是西北地方采桑妇的歌谣;《釆薇》属雅乐,写外戍边疆兵将思乡之情、行军之苦。《葛生》出自唐风(山西),写悼念亡夫、孤衾独处之悲凉。
《诗经五首》成功之处正如上述,以现代人思古之情为出发点,旋律、和声、配器虽然都是现代手法,却糅合作曲家幻想中的古风。其效果,等于一部周朝或者春秋战国电影的配乐。这样没甚么不对,完全复古、仿古的音乐不可能这样动听,配器也不可能似样多姿多采。假若江文也的《孔庙大晟乐章》是90%仿古,10%娱乐成份,金湘的《诗经五首》就完全不拘泥于考据,娱乐成份大大增强。比如《天作》的肃穆气氛有思古之情,却绝不掩盖戏剧效果,“子孙保之”的重复和唱,既动听又有气势。《十亩之间》的摇曳节奏,洒出一片田园色彩。《釆薇》前后段的战阵号角声甚具电影感,中段的田园节奏勾起思乡之情,是跨越时空的联想剪接手法。
连《葛生》悲怆之中亦如此动听,独唱与合唱配合天衣无缝。《良耜》的庆典欢乐与感恩酬神,轻松与隆重起伏交织,人声呼喊用得其所,鼓磬号子穿梭流转,三千年前的古乐岂会如此生动传神、切合现代人的欣赏情绪?录音效果屬於示範級。如果雨果能繼續再錄製多一些金湘作品,多好?
谭盾的《西北组曲》算是流行曲目了,虽然是谭盾早年作品,已经显示出他善用击鼓节奏和人声呐喊。此曲布满高低长短自由疏散的韵律,正是陕北山歌民谣特色。四个乐章:《老天爷下甘雨》、《闹洞房》、《想亲亲》、《石板腰鼓》,一头一尾更充满高原山区苍凉宏峻的豪情。本碟录音效果比另一版本(上扬8541/ 台北市立国乐团)有更丰富的低频,人声吶喊却暑少了层次。
《刊于《音响技术 2007年12 第二十七号卷 第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