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3日晚,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筝乐,下半场为琵琶音乐。为了体现各自的特色,尤其是体现筝乐陕西流派的音乐风格,从选曲上作了精心的安排。两位大师恪守传统技法,于传统技术中体现意境,追求音乐的韵味,既有宏大气势之躯,又有细腻婉转、高远空旷、虚无缥缈之意蕴。 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孙卓演奏的《林泉》、《乡韵》是叶小钢、周煜国两位现代作曲家的新作。孙卓的演奏赋予古筝了更加多样的表现手法,尤其在不同音区力度、速度的运用,使得音乐的技术性增强了,音乐的语汇更加丰富,筝这一传统而古老的乐器在全新的创作和演奏理念下表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张力, 她的表演大气磅礴而不失细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音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从整台音乐会的场面来看,国乐作为我们的“母语”,虽然面对当今音乐多元化的趋势,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大师们的高尚行动和崇高精神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 首先他们是国乐的传播者。刘德海先生艺术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许多政界、学术界的领导人和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曲云的《香山射鼓》享誉国内外乐坛,并有多种版本出版,与她的其它作品《赚·梅花引》《连理枝》《柳含烟》等等,已被多家海内外唱片公司制成专辑。在国内外的演出和学术交流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博得极大的好评。 青年演奏家孙卓的表演日趋成熟,其在欧洲多国频繁举办的音乐会,在大型国际艺术节上的杰出表现大大推动了当代中国筝乐向海外的传播。 费孝通先生曾用“文化自觉”来形容中国文化在新的世纪所要承担的使命,“文化自觉”就是要求我们在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展望世界,对于自身在世界之中的地位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文化的来源和发展,适应新的历史来调整自身的文化,从而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求得新生。这里包含有两个传统,一个是成型的遗迹,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另一个是存活的现实,可以称之为文化传统。因此,最好的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就是要发展传统音乐。我们在这场音乐会中就充分听到、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辩证关系,即传统音乐必须在继承中寻求发展,必须在发展中谋求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