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夏秋冬”这四季的名称,不论发烧友或是音乐爱好者,都不期然地想起韦华弟的“四季”。但对于我等音乐造诣不深的听众,要深明西洋音乐的精髓,倒要花上一段时间学习。可能是个性的使然,笔者始终对传统的中乐器较有亲切的好感,即使同样是乐理不通,但感觉却截然不同。 由卢亮辉作曲、高雄市立国乐团演出之“春夏秋冬”,其有如交响般的大型中乐演奏,轻快而暖意洋溢,把春天朝气勃勃的意境充份表达出来。经过一段隆冬的日子,人和动物都不约而同地跑出来,即使步伐并非十分明快,但却是连绵不绝,毫无倦意,既轻快而细节又丰富的乐章,正好表达人们正为新的一年作好准备。炎夏虽然易使人烦燥,但却是充满生机和活力,加上声势浩大而澎湃的动力,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特别是其渐进式的音乐,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于四大乐章中,夏天的威力算是最激烈而动态强横,一浸又一浸的大锣大鼓,夹杂着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出,有使人热血沸腾的引力。到了秋收的日子,不论人或部份的动物,都要为冬天作好准备。与较早时的春天相比,虽同是较夏日大为收敛,但在秋日当中没有春日的生机和活力,却换上一点感慨。秋风的凉意,透过阵阵从远处传来的乐声,好象把侯鸟都欢送去了,而留下来的虫蚁,却静静地为隆冬作好准备,单是音场的表达能力和细节的交待,就足以令听者回味。到冬日正式来临时,中国民族倒有较多喜庆的日子,特别是快将来临的渡岁日子,即使未有如夏日般奔跑,但其忙碌之处,从音乐里的变化和细节内容的交待,都非常容易令听者感染到那份为喜悦而进行的忙碌。 笔者并非有意扁低韦华弟的“四季”,但对于我们传统里的民族乐器的演奏,其深切的体会,却未必能在外国的乐章当中领略得到。当然,录音师对场面和气氛的控制,加上后期制作混音的技巧,都是使本碟发挥出“春夏和冬”四季特式的命脉所在!
《 刊于《HiFi音响 第一九七期,十一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