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乐团的第四任音乐总监閰惠昌对乐团最大贡献,首推其录音计划。国内的各大民乐团均在香港的录音品牌推出为数甚丰的录音,国内制作更是不计其数,反观香港中乐团除了在987至1989年间在当时的音乐总监关乃忠的领导下灌录了四张唱片(分别是两张由华星发行的《梁祝协奏曲 /拉萨行》、《十面埋伏 / 春江花月夜》、及两张由飞利浦发行的《穆桂英挂帅》、《香港中乐团专辑》)在录音方一直乏善足陈。直到1999年才再次有录音发行。 两张风格回异的最新专辑分别是《山水响》及《幻想曲:秦兵马俑》。《山水响》收录了两位香港作曲家(罗永晖、林乐培)及两位大陆作曲家(郭文景、谭盾)共四首作品,都是现代派的作品。罗永晖的《山水响》是他首部大型中乐作品,作曲家充份发挥中乐团内各乐器的音响特质,如胡琴的泛音、定音鼓踩踏板奏出滑音等特殊奏法,乐团就把其极具个性的音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乐器对答及音色变化都处理得非常通透,绝对是乐器音色示范之作。 林乐培的《秋决》是中乐团的压团曲目。这部五乐章作品灵感来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乐曲同样运用了大量现代作曲技法,如第三乐章就以「可控制的不确定性」(Controllable indeterminacy)的技法以全体乐器奏出模仿「冤枉呀」三字的唱腔,一时尽是呼冤之声,效果震撼。第二乐章的审判场面与第五章的刑场呼冤都有乐器模仿唱腔的乐句。但可惜在这录音之中,独奏乐手都似对音准方面过份求工,以致唱腔效果大打折扣;反而关乃忠与中央民族乐团的录音(雨果HRP7147-2)在这些段落的表现却是尽显神髓。 郭文景与谭盾是中央音乐院的同班同学,是内地先锋派音乐的闯将,乐团却选录了他们比较保守的作品。《滇西土风两首》虽是1994年的近期作品,却是作曲家的首部大型中乐作品。乐曲以云南的佤族及基诺族的音乐为素材。閰氏处理得不愠不火,可是乐曲素材略嫌用得太尽,各八及九分钟的音乐予人有「拖」的感觉。如果两首音乐用同样素材但只写作四至五分钟的小品,可能会更见紧凑。《西北第一组曲》是谭盾在1990年应台北市立国乐团委约把其舞剧《黄土地》选材改编而成,同年在台湾首演,1996年录音(上场8541)。唱片的乐曲介绍的创作年份为1986年可能是误植了舞剧的创作年份。乐团奏来豪迈奔放,团员的吶喊尽显大西北的粗犷乐风。 《幻想曲:秦?兵马俑》收录了彭修文同名作品,灵感虽来自兵马俑,乐曲内容却不是内地一贯的歌颂我国伟大文化,而是刻划秦兵长年服役的离乡之苦,可见彭大师的人文关怀。閰氏处理军队行列段落气势磅礡,但中段士兵与妻子两地相思则略嫌细致不足,不够感人。尽管如此,结尾的主题再现金鼓齐鸣,却气势逼人之余更见悲壮味道,可见閰氏功力。关乃忠的《拉萨行》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乐团录音,而閰氏亦曾在内地与中央民族乐团录音,双方对乐曲都有深入了解。乐团成功营造出一个具神秘美的拉萨,而其中《打鬼》一段更是无论音乐上还是音响上都是爆棚之作,不能错过。《大得胜》原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由张式业为乐团改编。大锣大鼓的民间风格在交响化的乐队奏来仍见神髓,应归功于吹打声部乐手的出色表现。
《 刊于《Hi-Fi音响 九月号 第一九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