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碟评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发烧碟评 内容正文
 
 
人物专访:黄红英
 
作者:Joe Tang   发布日期:2007/5/24 19:01:43

  黄红英以一首《初次尝到寂寞》牵动了中、港、台发烧友的心弦。黄红英不仅长得貌美,有几分似邓丽君,歌声也相当具有邓式韵味,清纯,柔甜,深情又有些孤寂,非常好听。现任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的黄红英,主职是「惠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亦是国家二级歌唱演员(主修民族歌曲唱艺)。曾演唱多部电视主题曲,并获得众多奬项,在国内出版过多张专辑,由于她自少已非常喜爱演唱邓丽君的歌曲,诠释时独具自我风格,加上有唱家班底子,时常在不同的庆祝会或文艺会上献唱,亦时常出国作音乐的交流。
  笔者有幸在「雨果」易有伍先生的安排下,与刚刚由马来西亚公干(观摩)返国的中途,于「雨果」的办公室内,与黄红英小姐作一次单对单的访问。
  以下是访问的内容:
  JOE: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和「雨果」合作灌录了这张全是唱「邓丽君名曲」的CD呢?
  黄: 我本身非常爱听邓丽君的歌曲,在八十年代担任轻音乐团的主唱开始,已一直在唱,近年来每逢六月份,更获邀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香港区纪念邓丽君演唱会上献唱。刚巧在2000年6月,有幸在后台初次认识了易有伍先生。在偶然的交谈下,易先生提出了灌录邓丽君歌曲的构思,还要以「发烧」的质素来录,就是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合作。
不担心人家说她太仿效原唱者
  JOE: 邓丽君的歌曲驰名中外,有否担心过乐迷会对妳的诠释感到有太仿效原唱的感觉呢?
  黄: 啊!这一方面我是没担心过的。由于我是主修民族歌曲的唱艺,对歌曲的演绎有较自我的方式;而在演唱时的处理,我却很有信心,纯然以最投入的情操去演去唱。另一方面,主要的音乐伴奏是以钢琴实时的弹奏配合,构成一种较为即兴式的音乐效果,与大家听惯邓丽君歌曲的时代流行曲味道有所不同。
  JOE: 在灌录歌曲的时候,有没有一些难忘的事情?
  黄: 有呀。由于是首次在录音室以实时现场收录的关系,在八月,易先生特别抽出时间去上海,为我和钢琴师武亦文作试录,为我们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及热身。而在十一月及一月的正式录音时间,我和武亦文的合作在更自由、更投入的情况下进行,他自由洒脱地弹得很用心;我亦尽量投入去唱。在不停的重复试录得,我们的磨合亦到了最畅流、最自然的境界。各人的感情投入更到位,以一首《船歌》为例最为明显,是我唱得最入心的一次,由于这印尼民谣的旋律是我最喜爱的,所以在灌录此曲的时候,脑里只有船子摇动着的鲜明影像,从远至近,有一份无限的诗意。
  JOE: 在这次录音期间,易先生特意要以即兴的录音方式来灌录,妳有怎样的感受?
  黄: 即兴式的录能给予乐手有更现场的贴身感受,不受约束与限制,在我和钢琴师的磨合时,令我们在诠释时有更多的创造空间,令作品增添更鲜活的生命力。相对地,难度很高,乐手的配合很考验修为与技艺。在我来说,今次的录音经验是难忘及宝贵的,真要多谢易先生的信任与支持。
  JOE: 在演绎邓丽君的歌曲时,有没有什么秘诀或心得?
  黄: 在演唱时,我纯粹是发自内心的投入,感情要到位,没有特别刻意去营造甚么,以最自然的心境去唱就可以了。
  JOE: 在唱碟内,有哪几首歌曲是妳最喜欢的?
  黄: 除《初次尝到寂寞》外,还有《船歌》、《山茶花》及《往事如昨》三首,无论在编、伴奏以至演唱方面,都较为满意。
  JOE: 今次的「初次尝到寂寞」CD很爱发烧友的喜爱,以后还会继续灌录同类型的专辑吗?
  黄: 我想是会的,但亦要和易有伍先生再三研究才有决定。亦在此多谢香港的乐迷对「初次尝到寂寞」的支持。而我亦希望在往后的时间,有机会灌录其它不同风格的歌曲,譬如是客家山歌或民族歌曲等。
由于黄红英小姐是以过境性质抽出宝贵时间来接受访问,在此特别多谢她及易有伍先生,希望在十月有机会能再和亲切健谈的黄红英小姐见面,因为她将会随「中国客家民族艺术团」访港演出。

                     《 刊于《Hi-Fi音响 九月号第一九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