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作者:周凡夫 发布日期:2007/5/24 18:48:23 |
云南迪庆易名为香格里拉,组织传媒采访大力推广旅游的文章,让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和名字更广为海外人士所知;但以「香格里拉印象」为名,安排在元朗剧院演艺廰、荃湾大会堂演奏厅和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的三场歌舞表演,却仍有好些空位。 在香港的两场演出,入场观众以中年以上的人士居多,而在澳门的演出,这种现象便不明显。笔者留意到,这些年来,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舞台表演,年轻观众都有日渐减少的趋势,这种现象值得关注,我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文化教育是否有问题了? 凸显香格里拉之美 这台由迪庆藏族歌舞团担纲演出的节目,在香港演出之前,先行在新加坡上演,香港演出后,再移师澳门,在澳门则改用「香格里拉之声」的名字,节目内容只有部份改动。 即使詹士希顿(James Hilton 1900-1954)今日仍在生,相信他亦不一定能确认,他在小说中所写的香格里拉的原型何在。不过,迪庆是否香格里拉的原型,迪庆的音乐是否便是香格里拉的音乐,非本文要探讨之事,笔者奔波港澳两地看了两场演出,关心的是这些原是来自民间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歌舞音乐,被搬到现代舞台后,会变成怎个样子了? 从地理位置来说,迪庆位于云南西北,地处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交汇处;除了藏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还有汉、彝、纳西、回、傈僳、普米、苗、白等八个族,千人以下的有十多个;今次带到港澳舞台上来的音乐并未有藏族音乐的神秘感。担任司仪的易有伍告诉观众,他在藏东迪庆所见的人,并没有藏西藏民那股忧郁的眼神,就两场演出所见,各演出者的眼神确是充满是充满平和、直率、单纯,在演出的歌舞音乐上呈现出来的,同样是颇为简朴纯厚。 不过,今次港澳观众有缘观赏得到的,却没有纯器乐的演奏,主要是歌乐和歌舞乐两种类型。而歌乐作品亦有两类,一类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歌曲,另一类则是现代创作歌曲。 原汁原味的歌曲如藏族古老歌舞中的《美丽的康巴姑娘》、《迎亲》、《情人》、山歌《阿仲拉》、《塔城热巴》、劳动号子《筑墙歌》、祝酒歌《吉祥如意》等。演唱时大多没有乐器伴奏,歌手在舞台上亦没有用话筒(咪高峰),只用真嗓清唱,是典型的民间唱法。女声较窄而尖,男声较粗犷,感情直率真纯,可以说是迪庆地区的地道音乐,是仍能保持当地风味的香格里拉之声。 弦子伴歌舞边唱边舞 迪庆地区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乐器是弦子。这种外形类似二胡的拉弦乐器,琴杆细长,两根弦与琴弓均以马尾制成,琴弓成半弧形,奏出来的音色却没有二胡的幽怨,有的是抒情细腻而朴实,以这种乐器伴随的弦子舞,亦成为这次演出开场及结束的节目。开场四男五女演了《阿拉嘎姆》和《金色的太阳》,边唱边跳,男的还要拉奏弦子,这种自弹自唱自跳的歌舞形式,往往可以在户外和户内以数十人来演出,人人乐在其中。压轴的弦子舞则由在整个演出中出场的歌手及乐师集体表演,人人穿上华丽金装或色彩灿烂的演出服,以歌舞来作一次服饰展演,可以说是特别为剧场表演,将古老弦子舞作新包装的节目。 这些传统歌乐舞蹈,音乐旋律大多较简朴,变化幅度不大,较多反复,舞蹈动作亦大多简约。让人印象至深的是《热巴舞》和《勾裙》,前者由女舞者采用别具特色,以长而弯曲的击捧来敲打以檀香木制作的热巴鼓,一边敲打、一边起舞,男舞者则戴着富有色彩的面具配合舞动,气氛热闹;《勾裙》舞则是傈僳族情人约会的「爱情双人舞」,舞蹈动作既含蓄又大胆,男女舞者的服装亦很有特色。 话说回来,这类极为地道的歌舞演出,对现代城市观众来说,多少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隔阂,简朴而较少变化的歌曲及舞蹈,要支撑一个两个小时的表演,多少会让人感到沉闷,为此,如就剧场效果而言,在这套节目中加入当地现今的创作歌曲,也就能发挥调和作用。这些歌曲如《香巴拉并不遥远》、《我的心比雪洁白》、《青藏高原》、《此里此姆》、《阿可达查加姆》、《康巴汉子》、《情卦》、《渴望》等。这些歌曲大多以普通话唱出,使用话筒,以二胡、笛子,加上预先录好、采用MIDI音响的配乐来伴唱,歌手的唱腔已受流行歌曲唱法的影响,加上伴奏的「世界音乐」式风格,色彩无疑变得极为丰富,但那显然已和传统的、地道的迪庆音乐很不一样了。 幻灯配合扩想象空间 这套节目,从形式到设计思维来说,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内地歌舞团的模式,幸好在港澳两地的演出,请来曾五度造访迪庆、进行录音采风及摄影的易有伍上场客串司仪,就其亲身体验及认识,以颇为精简而又具说服力的言词,引导观众欣赏。另一方面,每个节目又能配合以幻灯片打出易有伍在当地拍摄的照片,这些极富当地自然风俗的照片,发挥了将观众的想象带到孕育该等歌乐舞蹈的草原及雪山的生活环境中,发挥了很好的欣赏引导作用。但较为无奈和可惜的是,在澳门的演出,由于设备器材上的问题,幻灯画面太小,加上灯光布幕质素令画面效果欠佳,作用大打折扣。同时,由于澳门的制作费不足,不仅未有现场演奏的笛子乐手,部份舞蹈员亦未能赴澳,个别歌舞节目缩减了人数,尤其是「集体表演」的《热巴舞》,在澳门演出时仅得一男一女,热闹情绪与气氛大减。 不过,在澳门的演出却临时加了一男一女分别弹奏梨形和方形的傈僳琵琶「石本」,唱了以爱情为内容的对歌;两把只有大约五十厘米大小,蒙以木质面皮,四轸四弦无品的独特乐器,以右手姆指弹拨,发出清新明朗的迷人音色,这却是香港观众未能欣赏得到的。 迪庆这套歌舞节目很有水平和特色,但要能突出不同于一般歌舞团的演出,便应结合香格里拉的最大本钱,将当地的风土景观,以画面(但绝不宜以动画电影)来加以配合。今次所配合的幻灯片,并非特别为配合节目来制作,因而与个别节目内容并不完全脗合,如果有计划地加以设计制作,并运用计算机投影来配合,以推广香格里拉此一人间乐土的活生生的乐舞文化,可以相信,必定会成为一套具国际水平的节目。
《 刊于《2002年6月21日,大公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