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碟评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发烧碟评 内容正文
 
 
三张雨果的UPMCD
 
作者: 披頭   发布日期:2017/11/16 12:52:24
靓聲也可以更靓

三张雨果的UPMCD
文   披頭

   相信大家都留意到今年的視聽展,我們的套票仍有SACD,但不再有LPCDⅡ了,代替它的就是UPMCD。LPCD是雨果發展出來的,起初用CDR逐張製作,後來第二代改為用壓碟方式,多年來一直受發燒友歡迎。到了最近,雨果再研究出另一種新的母帶製作方式,稱之為UPM(Ultimate PTofessional Mastering)CD,聲音當然比LPCD更好,所以我們自然也樂於採用這種方式製作我們的「原音精選」了。以下三款雨果受歡迎的舊作亦以UPMCD推出,如果你有舊版,正好用來作一比較;如果你沒有,趁最新版買人也不會錯,反正內容都是十分動聽的。

第一張是王靜主奏的琵琶曲「陽春白雪」。我特別欣賞幾首古曲,包括「陽春白雪」、「飛花點翠」、「春江花月夜」等。王靜
彈這些古曲,雖然加入了樂團伴奏,但亦沒有把樂曲交響化,保留著樂曲的古樸。兩首較現代的作品,「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原為唱的,歌功頌德味較重,改編為器樂曲,變得單純,更有民族風情;「嘎達梅林」描述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蹟,比較澎湃,自然交響化了,但從複雜的配樂中,更能感受到UPMCD的優點,各種樂器的質感強烈,定位清晰,富有立體感。琵琶當然更加突出啦,彈跳力非常好,聲音顆粒毫不含糊。 8首古、今作品全由上海交響樂團弦樂隊伴奏還加上一些民族樂器如笛、簫和敲擊樂等。不過還未完還有第9首,「草原英雄小姐妹」,一首在70年代非常流行的協奏曲式的作品,由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伴奏,指揮是麥家樂,讓我們感受一下中西合璧的另一種中樂風格。
編號  HUGO UPM7188AG


第二張是張杏月的「夢中人」。張杏月以接近流行曲的唱法,輕柔地唱出這些小品,十分討好。她有一把清甜的嗓子,輕聲唱出這些歌曲時,好像很容易,但其實有幾首的難度頗高,例如黃永熙的「懷念曲」,如果氣息不夠深很容易會有缺氣現象。但張杏月以她的深厚的聲樂底子,當然輕鬆面對。這些歌曲有藝術歌(懷念曲、玫瑰三願等),民謠(搖嬰仔歌、白牡丹等),校園民歌(秋蟬等),編曲和唱法把它們拉近了,沒有那麼明顯的界限,而它們又都是比較抒情、溫柔的歌,配合張杏月溫柔的聲線,造就了這張令人聽得舒暢的作品。除了第一首由結他伴奏,其餘都有管弦樂伴奏(佛羅內斯及中國中央交響樂團),使音樂的色彩更豐富了。
編號:HUGO UPM7221AG


第三張「黃孩子」也是人聲,這次是朱哲琴的歌聲,與何訓田的詞、曲。在這CD中,朱哲琴唱了8首歌。她的歌聲尖銳,她的造句短,很多停頓。這本來可以是缺點,但朱哲琴尖得來卻不刺耳,短得來卻不覺斷,反而形成她的風格,很飄渺,很神秘,與張杏月形成很強的對比。與朱哲琴的成名作「阿姐鼓」相比,本碟選曲相對平和,所以它的低頻也沒有「阿姐鼓」那麼洶湧,但量雖是少了,深潛的質感卻不可忽視。第一首「大海走了」,朱哲琴聽來像不用力,卻非常實在的聲音,直傳耳鼓;配樂那種非常深遠、廣闊的音場,好像虛無飄渺,定位卻有跡可尋,這就是典型的「朱何配」的風格。沒有朱哲琴的獨特聲線,很難唱出何訓田的意境:沒有何訓田的創作,朱哲琴的飄逸亦難以好好發揮;所以朱與何可說是絕配。純以Hi Fi角度看,這張是最堪玩味的
一張。
編號  KIIGO UPM1004AG

這三張CD原版已經標榜靓聲,用了UPM製版技術,卻可以更靓;原來CD的製作,仍可一代強於一代!




-----------刊于《音乐与音响》2017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