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風道骨修行操
CD編號:HRP7325-2
賞樂品茶快事也。浮生閑餘之際或約三五知音相聚,少不免沏壺覬茶以助雅興。茶,現已被視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又为國飲。在下每遇極品香茗,理所當然配以國樂為伍,這可謂“佳偶”天成,而云云國樂之中,能與品茶之情調相吻台者則莫過於古琴也。
筆者酷愛音響與茶己非一日,順理成章也收藏了不少之古琴專輯,尤其是以一向專注國樂,並以搜集、收錄、傳承、推廣國樂,一直以來不以商業利益為前提,而耗費多少寶貴光陰,傾注了大量心血,不辭艱辛,足跡幾乎踏遍神州大地之易有伍先生之“雨果”有關古琴的製作與出品更是筆者之至愛。
近日,由老易錄製的雨果汪鐸《修行操》的古琴專輯推出,筆者一如既往,第一時欣賞,旋即被那絲絲入扣,清幽靜遠的琴音深深打動,故也刻不容緩推存予同好齊齊分享。
汪鐸1938年生,字光瑜,號采真縵土,林屋山人,自少師從吳門古琴宗師吳兆基先生,得吳師氣韻精神,傳吳派琴風。近晚年,打譜數十曲尤以發掘道家琴樂為樂,亦自譜數曲,並有關古琴大量專著,全心致力於傳统絲弦琴樂之傳承。
本輯令人觸目之處,不但是這位仙風道骨之汪鐸爐火纯青,已化臻境之彈奏,還有這得道之高人所演奏之名琴分別是:
一.是當代斫琴李明忠斫於上元九十年代之“采 真”仲尼式古琴。
二.是身價無可估量的明代“巴山夜雨”。
兩者皆珍貴非凡,同是用“吳聲絲弦”。
明琴張中清絲弦,新琴張特粗絲弦。
由於收錄精確,可以在重播當中分辨出前者清透圓潤、深沉,而絕世明琴則鬆透、清遠,其高頻之細腻飄逸,中頻之寬鬆純淨,以及低頻之舒展自然的那種不可名狀之“陳年”氣韻,這是現代斫琴所欠奉的,而箇中分別望閣下能分個仔細。
這《修行操》中有《聽松引》、《塞上行》、《浪淘沙》、《滿江紅》等共九首吳門琴曲,當中有四首是用明琴演奏,另外五首則用新琴,深信按CD中相關文案指引便可互相比較,倘若在聲音上分辨無從,則請閣下注意該系統之分析力矣。
這“絲弦”張琴弦的《修行操》其琴音“輕重緩急有致,跌宕起伏如歌”,“凝重中見恬逸,流畅而洒脱”。由於自少便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的老易收錄得法,駕御有方。據老易講,收錄時是採用AKG422作主咪,此咪頻響廣闊,有極高的靈敏度,最適宜收錄古琴之氣度和神韻,在精確的系統,適當的音量,不但聲音飄逸,氣韻兼備,而且連左右手掃撥游走於琴弦之間之長度亦可“一目了然”,老易還講演奏時整個琴面都在振動,連琴枱都在動,要把這些都錄進去,AKG422就有這個能耐。
重播時果如老易所說無論是林屋山人之右手其抹勾、打、托若“春鶯出谷”之勢,或是左手之按柔、掃、撥如“秋鹗凌風”,其如煙似霧,如蜻蜒點水,柔時若細水清流,連綿荡漾,勁時則聲如裂帛,勁道非凡。可見這雖年己古稀之采真縵士其修為非比尋常,內力深厚,故仍剛柔並濟,揮灑自如。
這同期錄音出品的汪鐸古琴專輯還有《白雪》,這是一氣呵成之傑作,只是曲目下同而已。如鍾情這吳門琴韻,大可同時擁有,無分彼此也。
-------------刊于《音乐与音响》20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