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碟评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发烧碟评 内容正文
 
 
雪国乐韵 LPCD1630-7311
 
作者:Simon Tu   发布日期:2012/5/31 16:31:47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奏

鳴曲作品19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自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夜曲》作品19/4、《無詞歌》

作品2/3、《甜夢》作品39/21、

《十月一秋之歌》作品37a/10

魯賓斯坦:《F大調旋律》作品

3/1

鮑羅丁:《合唱與波羅維茨的舞

蹈》(自《伊戈爾王子》

格林卡:《f小調夜曲》

格拉租諾夫:《遊吟詩人之歌》

(作品71)

Artem Konstantinov(大提琴)

Niklay Alexandrow(鋼琴)

Hugo LPCD1630-7311 (A或D不詳)-76:47

     拉赫曼尼諾夫是一位讓小提琴奏者感遗憾的作曲家-偉大的「最後浪漫主義者」啊,你的

音樂如斯教人迷戀,卻偏偏不為小提琴曲目留下些甚麼。我們知道,因為你的大提琴家友人Anatoli

 Brandukov,你在永垂不朽的鋼琴作品中,撥開空間,給大提琴弦韻那稀珍而美麗的位置。你的

大提琴奏鳴曲啊,賺人熱淚,西伯利亞的雪地也要溶掉了。而且,你明明是鋼琴家,卻對大提琴的

聲音特質如此熟悉。結實有力的低沉刻劃,跟鋼琴的鏗鏘密集是多麼的相貼:高亢吟唱的温厚張力,

舆琴鍵間錯綜複雜中的晶瑩剔透是如斯相配!或許,大提琴奏者們也感遗憾:如果你多寫一首協奏

曲給他們的話……

    剛巧,筆者手上正有兩張全新的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協奏曲錄音。

   中國大提琴家秦立巍與菲律賓鋼琴家Albert Tiu合作的版本,灌錄於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的

錄音室,並以全拉赫曼尼諾夫曲目賣點。另一張名為《加利亞諾一大提琴極至美聲(二)》之《雪國

樂韻》,則由來自俄羅斯的香港城市室樂團首席大提琴手Artem Konstantinov(康雅談)獻技,連

同雨果的LPCD71630技術,讀樂迷/HiFi迷細賞源於上海音像公司錄音棚的斯拉夫情懷。除了拉赫

曼尼諾夫奏鳴曲,Konstantinov與同鄉拍檔Niklay Alexandrow亦送來了從柴可夫斯基到格拉租

諾夫的九首俄國旋律。

     要作聽感比較的話,先不說演譯,聲效本身已大相逕庭了。秦立巍的新加坡錄音是自然、悦順的,

愛樂者應該滿意。不同的,當然是兩果產品的LPcD1630技術。後者的光鮮素質,現場動感,肯定是

HiFi迷的恩物。至於雨果所謂的「加利亞諾」,指的是David Shafron 「可能」曾經擁有的一件

A&R Gagliano樂器。在Konstantinov手上,錄音中這把提琴音色濃厚,層次豐富,聽感甚為吸引。

另一方面,秦立巍所奏的也是珍貴銘器:1780年JosephGuadagnini大提琴。清雅高貴的音色,芬

芳如麝,聽感宜人。只是,筆者心想,既然奏者與錄音技術音不同,那麼樂器比較亦到此為止好了。

     演譯方面,單看兩個拉赫曼尼諾夫奏鳴曲錄音的長度差別,已略知一二了。四個樂章的時值,

秦立巍版為14:41 、7:11、6:12、11:21,而Konstantinov版則為13:45、6:50、5:36、11:47。

除了第四樂章《活躍的快板》,秦立巍的演奏慢得多了!誠然,Konstantinov的風格,美音中大

刀闊斧,熱情冷凜皆傳神,實在是令人一聽鍾情的斯拉夫味道!喜歡俄式雄渾者,必取此版本!秦立

巍的演譯呢?溫婉,內烛,既是醉人抒情,又是深刻自省,儼如不知道是法蘭西還是亞細亞的細腻

詩意:到了第四樂章,他和AIbert Tiu卻在速度上和力量上來個大爆發,宣告「我們也懂斯拉夫激

情!」,雖然好像有點「前後不一」,然而,他們的處理,卻避免了讀整首作品陷於拖拉窘境。豁

然開朗的光芒,是漫漫躊躇後的最佳答案了。

 

-----------刊于《Hi Fi Review》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