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之戀》、《懷古》、《月夜劉天華》
華夏民族樂團、華夏室内樂团等
指揮:關迺忠
二胡獨奏:柴帥
2010年7月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录音
兩果HRP7306-2—7308-2,DDD-68:55、73:41、55:02
這3款富有民族特色CD的主角,華夏民族樂團,是中國音樂學院的駐院樂團,而該校乃中
樂在大陸的最高學府(相對西樂的中央音樂學院),劉德海、宋飛、張维良、楊靖等都是驻校教授。
近年樂團請來關迺忠出任桂冠指揮,演奏水平再上層樓、外演、錄音都「步步高」,這里介紹的是
最新發行的代表作。
《鷹之戀》是笛子與樂隊的作品專輯,一共有4首。開場《鷹之戀》是多產作曲家劉文金的單
樂章協奏曲,由張维良獨奏長長的引子,營造無垠的新疆沙漠,雄鷹在藍天白雲迎風飛翔。之後節
奏由彈撥樂器帶動加速,進入疆民舞蹈曲調,十分悦耳。笛子高音階時稍為刺耳,樂隊伴奏亦較柔。
接著由易柯等創作的《阿詩瑪》敘事詩亦有相似情況,讓這首具有《梁祝》般民间故事的戲劇性稍減,
但給笛子獨奏易加義在《回聲》的華彩段所营造的空間感則十分成功,由景建樹作曲的《三節)以不
同樂章和風格描寫傳統三大節日,發揮中國標题音樂的優勢。獨奏張健在表達多種角色(例如首樂章
《驚蛰》既是雀鳥,也是昆蟲,又是牧童的短笛)非常出色,終章《掛紅燈》表現出元宵節的熱鬧,
節奏、音量均富於層次感,只是樂隊採用大提琴和中胡有音色上的差異。最後是唐建平的《飛歌》,
旋律和配器設計都是大師手筆。21分鐘的不間歇演奏描述多種情感,主要是歡快的,尾段獨奏在敲
擊樂伴奏下加速,效果刺激。
其餘兩款CD都是以室樂為主,發揮出中樂傳統強項。顧名思義,《懷古》的一輯整理一系列四
首包括《懷古》在內的廣東漢樂,三首潮州弦詩樂,還有兩首江南絲竹,樂種相當豐富,全部由不超
過8人的小組演奏,各有名家領奏。廣東漢樂由羅德栽整理,在其中三首司職椰胡,與七位包括華夏民
族樂團首席柴帥等樂師演奏。雖云古樂,廣東風格仍為主導,擺位方面笛子、琵琶分居左右,但與其餘
獨奏樂器同步演奏,和音欠奉,但節奏速度變化則出神入化。但印象更深的是《出水蓮》以箏、琵琶彈
撥為主的四重奏,在左側的椰胡與蕭的二重奏效果最好。至於潮樂則由六師王培瑜司職椰胡,與拉奏二弦
的柴帥等樂手傾力演奏,其中《浪淘沙》一大段連音(legato)齊奏,之後加速最為精彩。只是二弦音色
又高又尖,往往蓋過其他樂器。《雪雁南飛》超過一分鐘的動聽引子,當二弦一出,氣氛全失。江南絲竹
又是另一樂派,《中花六板》由笛子主導,優雅至極。《行街》那段居右的梆子伴奏,清脆俐落,具試音
效果。壓軸的《平湖秋月》由樂團伴奏,曹德维的高胡獨奏拖音技巧超卓,賞月聽更佳!
《月夜劉天華》展示10首大師名作的新編室樂版本其實不需怎麼評,音樂和演奏水平為上上之選,其
中《病中吟》琵琶、大阮左右彈撥,為二胡獨奏作綠葉;之後中阮、簫逐一加入,7分鐘的深情演奏,好聽至
極。《良宵》的慢節奏又是另一番風味,買一張肯定不會錯。
-------刊于《 Hi Fi Review 》2011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