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评论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LPCD专栏 LPCD碟评 内容正文
 
 
兩張 「RCA名盤」HQCD
 
作者:刘志刚   发布日期:2011/4/29 16:05:22

  較早前,到大圍訪問易有伍時,他有談及本文論述的兩個製作;只是待適當時候才發表這個部份。

適當時候就是這兩CD上市之時……即現在。

      「做Belafonte,我間Sony取得U-matic帶,所以個種』是很覩的。今次HQCD,高中低

音都是最清晰的。你大可拿我做的LPCD 45去比較  ……Erik Friedman的炫技曲集,錄音場地

不一,因此音響特性迴異。最明顯是帕格尼尼第一號協奏曲的迴旋曲樂章,聽得到是在一個偌大的

hall裹收錄的。從前無論在任何版本,你都會聽到聲音是比較laid back的、有些扁平的。今次製

作LPCD M2時,做到每個track的聲音狀態比較接近。」老易说。

      我說,有些人認為這錄音不靓,不明白為何有這麼多發燒樂迷「當實」……

      易:「確實靓啊,你聽我做的LPCD 45,或今次經LPCD M2處理的HQ碟,你都會聽到小提琴

聲音鬆(按:依筆者的理解,易有伍的「鬆」字有從容、鬆化的意思)……原來vlolln聲音就應該是

這樣!今次的『gut味』、『滑味』,我本人滿意。」

     對於“Violin Showpeices”這個錄音,靓與否,從來是眾說紛紜。我覺得,你很難逼一個

喜歡摩登乾淨滑溜錄音的朋友去承認“Violin Showpieses”是一個發燒示範級製作的。我不是說

喜歡新製作的人,就一定接受不了五、六十年代的「舊」錄音。不要忘記用現代的標準,Friedman是

個「線條粗獷,造句蒼勁」的提琴奏者。這種風格在今日樂壇已少見,老一輩「仍拉得動」的Gitlis。

勉強來說是比較近Friedman的格調(但差異其實比相同為多)。加上是六零年代初流行的很近距的拾音

方式,對於喜歡潔淨俐落、偏好sl1ky音色的發燒樂迷,我們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另一方面  喜歡這個錄音的朋友對它的熱愛可以接近「狂戀」!他們用盡一切superlatives去

讀它,例如支持者會欣賞「《流浪者之歌》裹悲嗚似的琴腔共鳴」。我想,再不喜歡粗獷音色的人都得承

認那確是一種悲鳴之聲吧?

       新的HQCD,整體音色是比LPCD 45)顺滑些(而LPCD 45又要比昔日Silver Seal版滑許多!)

。這會不會為Friedman汲納多些fans呢?

     至于Belafonte At Carnegie,筆者可供比較的光碟版可不少。除了常見的1989美版CD,2001

 EU版hybridStereo SACD,老易經手的LPCD 45外,我還有一個CIassic Compact Discs版的确「

足本」音樂會。那是24K金碟。據說由於產量少。今日一套兩張的Classic CompactDiscs版。現價達六

干港元云云

   這四個版本搋一個HQCD版,幾乎都佔不到甜頭。比較「有特色」的分別是:播SA版的SA層時。DSD音

色是可辨的;我有個老友就甘之如鲐。 Classic Compact Discs版的音場呈現似classical(最laid

back),整個聲音平衡度也像古典樂錄音,的確另樹一幟。加上full concert(大家听惯一張碟十五首歌

不過是excerpts)、自然值錢。

      HQCD版的音場與音像是比較「埋身」的(LPCD45「埋」些),立體感一流。而且易有伍曾向我指出,

經LPCD M2處理之後,聽T.15“Matilda”時,樓上樓下的

     「高度感」差別很分明……听之,所言不虛!

      有時,遲開始「發燒」的朋友是有福的:一買,就是最好的!

 

-------刊于《 Hi Fi Review》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