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音响是「一团麫粉,搓圆压扁」的一回事。这讲法放诸唱片remastering上,错不了。原材料的高频去到15K就没了,你总不成自行加到20K吧?
08年,LPCD45碟流行到极。许多reports都说LPCD45更胜原版。这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只要原公司「不争气」,录音之后的制作、印碟过程粗制滥造就「成」了。
可是,像Mutter+Levine+VPO这样的priority产品,DGG会掉以轻心吗?不可能。事实上,Mutter的「卡门幻想曲」4D录音大碟一度是发烧友热门试音碟,说明它不差。
但依我之见,它又不是DGG在那时期的最佳录音。Mutter支琴表现为很「近距」的音响景观,致当年有「芳泽微闻」之说。乐队的「画面」不错,但由于Mutter支琴太巨(放大拉阔),注定是个solo-orchestra平衡度欠妥的录音,也即无缘晋身「示范级」行列。
惟其如是,易有伍就有改善音效的空间了!我买了hybrid SA-CD碟后,把原版CD丢了。如今可以拿来跟LPCD45比的,是hybrid碟的CD层和SA-CD层,两层都「忠于原着」——solo小提琴音像偏大、较松;易有伍却把它收细、凝聚了。音像的高度感也很理想。有人说LPCD45版的拨弦和揉弦声音较佳,我想是由于易有伍的sound presentation令听者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solo上罢。如果以「听现场」做Hi Fi重播准则考核,我依然认为SA-CD是较逼真的——以全盘的表现计。不过我亦明白,不是个个Hi Fi友都以「现场声」做准则的,他们「最紧要过瘾!」甚至认为现场不及自家Hi Fi过瘾。所以平情而论,以听Hi Fi计,LPCD45的presentation是过瘾的,声音平衡度给「再造」过,显得官仔骨骨,令人舒舒服服,Mutter感情幅度也给收细,乐队也没那么豪气干云泛音满室。
如果你从前(听原版)觉得Mutter太狂放,不喜欢,那你一定对经易有伍悉心调校的Mutter感到称心。
——刊于《Hi Fi 音响 2008年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