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
羅文
EMI 5 099968 740610
曾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觀看「羅文展」(其家屬把他的將近三千項包括獎項、服飾、剪報、相片、
舞台劇資料、海報等演藝文物,捐赠予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目不轉晴望著那low resolution
到暈的特大銀幕,播着一個又一個的演出excerpts,「如此巨星,香港不會再有」是我當时心中感觸。
「維基百科」論羅文,提出「《前程錦繡》、《家變》、《強人》、《小李飛刀》、《獅子山下》、
《中國夢》、《幾許風雨》等等,都是極負盛名的非情歌,而且更成為經典名曲……他較為人熟悉的歌
就屬於這一類。」對啊。1981年出版的《卉》,有人懷疑它是香港樂壇最早的概念大碟。不肯定。但
敢說它是罕見地以「詠物」為主的概念大碟。整張專輯13首歌曲、別開生面地咏唱出春夏秋冬13種花卉
的不同風姿,並寓花寫人。原來EMI不惜工本,打造一時無兩的幕後豪華陣容;禮聘多位當時頂尖大師
(包括鍾肇峰、黃霑、鄭國江、林振強、鲍比達、王福齡等),以音律賦韻、以詞賦神。妙筆,本來就可
生花!羅文聲情並茂,畫龍點睛。據說《卉》初時銷量一般,但如此具藝術性的傑作,慢熱是正常的。
今日,沒有人敢說它不是classics。
喜歡《卉》,尤其當我們身心疲累時,需要的不是情情榻榻的靡靡之音,而是幫助我們提升精神的。
網上有人詩意的寫道:「讓我們隨著羅文的歌聲在花的世界中蕩漾,感受那份激情、那份婉約、那份傲然
…」完全認同。
近年《卉》的「發燒再版」有XRCD、LPCD和4N純銀AMCD等。XR太濃妝豔抹,LPCD和AMCD各有
千秋。但都是16bit光碟,自有CD的局限性。雨果老易做後期製作的黑膠,一開聲,那份如美玉的溫潤
……聽者面部是笑逐顏開,心,卻在不知不覺間融化!不要問這版本有何「突出」。沒有。它的美,正
是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王道正氣,疏肝潤肺,益脾健胃。除非你沒有LP體系,否則,最少應買兩隻。
---------------刊于《Hi Fi Review》2013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