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ome
   
 
Search:
 
评论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LPCD专栏 LPCD碟评 内容正文
 
 
「白頭佬」與「RcA黄河+HK梁祝」LPcD45II化
 
作者:刘志钢   发布日期:2011/9/27 16:58:42

   「白頭佬」與「RcA黄河+HK梁祝」LPcD45II化

    筆者既是「史托迷」,「白頭佬」这張超級名盤當然是常聽的一一起碼常聽頭兩outs。

LP且不談,原版Living StereoCD、德國版兩聲道SA-CD(由香港方面落order起版的)和兼

備二聲道與原裝三聲軌的美版hybrod SA-CD,你估我最常聽哪一款?是後者。中間聲道調啱音

壓之後, 最覩版LP都要……

    老易出了LPCD45 11版,可喜可賀。但「鬥一番」是讀者想讀的,「拳腳無眼」,誰輪了,

真保唔好意思,但絕無湯藥费賠。

    然而闻三聲道「砌」老易的二聲道,實在不公平;決定用美版SA-CD的CD層來打擂台。

    假如用我最常聽的頭兩tracks去比鬥,LPCD45 II版佔不到多少優勢。然而這張「白頭佬」

出名「cut cut晤同聲」(起碼RCA Victor樂團的四首樂曲如是),因此不聽完它是欠公平。聽著

名的《麼爾道河》,老易做出來的音響台是較高企、卻同時相對laid back一點兒,樂團的「整體

感」更有說服力,是一個悦目兼悦耳的presentation。

     到Symphony of the Air玩華格納的两couts(美版SA與LPCD45II是先後次序不同的),

我居然「肯定」老易做出來的效果更好,因為你我都清楚Lewis Layton喜歡靓台型、喜歡有明確

的「hall感」;如是者,越有這兩種傾向的版就越高傳真啦,對不?另一項我很重視的,是「音樂

氣氛」。老易做出來居然更富氣氛與凝聚力,令人覺得「演奏更引人入勝」:在《崔斯坦》第三幕

前奏曲裹,那支重要的solo英国管,在老易的炮製下,結像明確得多!相信史托與Layton泉下有知,

都會拍掌。這張由Sony出版的LPCD45II的不足,只是documentation比較簡單。

    「进步」,是人所共求的吧?LPCD45II压倒LPCD45,似乎是我们「预 X 」的了。但幅度究

竟有多大,应用RCA/HK的《黃河·梁祝》來探求吧。

    從頻應層面來說(我靠耳朵,不是用儀器丈量),第一代的「中高」比較凸出,低至超低頻段

卻沒第二代潛得低。另一方面,講全頻的平均平衡,是LPCD45 Ⅱ佔優。從「聽音樂」層面說,

第二代的聲音立體感是勝出一橛的,無論是独奏或樂隊都作如是觀。我希望賣城大樂团聽來像費

城大樂 團,不是過份期望吧?第二代給我我要的聲音;樂隊的「群奏感」鲜明些,彷彿「人多

势眾」些;《保衛黃河》樂章也波瀾壯闊些。Daniel Epstein的鋼琴亦偉岸些。

    本来以為,此《黃河》跟彼《黃河》的分別已夠大了;怎知,《梁祝》分別更大。我是先听

LPCD45 11之後才聽第一代的。結果是:以前覺得已不錯的第一代LPCD45,相比之下,小提琴

「吱吱叫」!速度彈碟。

    2008年,當Sony Music推出第一代LPCD45時,CD盒背面、內裹文案和CD碟面皆忘了標示

「第幾cut是哪首音樂」:2011年的LPCD45 II版,情況依舊。我開始懷疑:不是忘了,是刻意

不標示。大概是認為,如斯著名的樂曲,沒有人會搞錯吧?

----------刊于《Hi Fi Review》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