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按唱片名
按艺人名
文章搜索
评论推荐
Commend
站点导航
首页
发烧线材
线材评论
内容正文
自成一派,它很与众不同--雨果LPCD科研所3号电源线Studio Reference录音室标准
作者:刘健 发布日期:2007/6/5 12:03:31
对HOGO雨果唱片接触已久,不过说起来惭愧,也许是我太粗心的缘故,窃一直以为“雨果”这个名字跟法国那位世界级的大文豪多少有点那么沾新带故的关系才是,没想到将二者联系到一起却完全是一个一厢情愿式的美丽的误会。直到这次应雨果的制作人兼老板易有伍先生邀请去他的录音室当中作客,我这才弄明白,原来HUGO是老易名字当中“有伍”二字的英文译音,再译回中文就变成了“雨果”。这里的“雨果”代表的是丰硕的音乐果实,满有象征意味的。
这次去到老易的录音室里,不是要去欣赏他的录音作品,当然也不是专程跑过去喝茶聊天,而是为了试一条由老易自已一手包办的新品线材---Studio Reference录音室标准电源线。这条电源线甫一亮相便多少有些引人注目的意味,因为它被严实地装在一个印有雨果LPCD Lab字样的暗红色精致木盒之内。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售价几万块的线材也就是被很潦草地装在批萨盒里了事,很少有能达到这种包装级别的。看得出来老易对它极为重视,录音室标准电源线通体红色,两端使用镀金的插头,我刚接触的第一感觉是这线身够分量,掂到手中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尤其是它两端的插头部分,比一般的发烧线插头更重了不止一倍有余,看表面金光闪闪的样子,一定是用上了不少的金属材料,也让人感觉这种设计应该是别有一番特殊的意义。
老易是一个做录音的,现在玩儿起了发烧线,这里面当然有故事可说,且听老易娓娓道来,老易说他涉足发烧线材制作就跟他当初涉足录音一样,都是出于机缘巧合,即便是在现在搞得挺红火的录音方面,他本人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靠着自已的投入以及制作的认真最终还是赢得了外界的认可,尤其是雨果的LPCD更是深受好评。做发烧线的念头就是源于早期做LPCD时候,当时他已经认识到电源是音响设备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给他录音室内的专业器材配上合适的电源线,他反复比较了市面上的多种发烧线材,最后确定日本Reimyo录音室使用木内和夫制作的Reimyo线材最让他满意。但是他所购买的Reimyo线长度足足有两米,而录音器材的距离并不远,所以用起来很拖沓。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想看看能不能自己动手把线材给剪短一点,使得用起来会方便一些。这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惊人的效果,短掉一半的线材不仅在表现力上提升了一大截,而且还勾起了他研究线材的欲望,于是他就投入到了这方面的研究当中。
老易认为,从制作一条发烧线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想要让高频飘逸一点还是想要让低频强悍一点,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困难的就是要让线材表现出良好的通透感。线材要有低失真和高线性的特性,这也一直是他着手改进的方向。雨果电源线的导体全部采用美国进口的6N铜材质,线身采用多重屏蔽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射频及杂波干扰。插头方面,老易对目前市面上的插头设计均不太满意,认为这些插头内部的触点太小,不利于电流顺畅传输,于是自行开模铸造了内部接触更紧密的插头。这些插头使用了电镀铑以及24K黄金材料,造价着实不菲。在研究当中,老易还专门开发出了一种“交流电源阻尼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进入音响器材的电流速度加快,从而使得电流供应更加充沛。老易说他的这项技术此前没有参考任何国际上其他公司所开发的相关技术,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技术,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另外,由于器材在重放过程当中会有震动产生,这种震动也会影响声音表现,所以在雨果的电源线当中还使用了特殊的抑震材料,可以令器材内部电源回传到电源线的震动减轻。
目前老易的雨果LPCD科研所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四款线材,包括2号电源线“梅里雪山”,3号电源线“录音室标准”,4号电源线“胆线”以及5号电源线“音乐厅”。
本次作演示的主要是这条Studio Reference“录音室标准”电源线,演示用的器材便是老易的录音室装备,包括天龙Denon专业版的CD播放机、瑞士Studer的解码器、自制的2A3前级、Cello的后级以及美国JBL的K2号角式落地箱。为了进一步彰显效果。老易还特地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RCA古董2A3胆换下了前级上一直在用的另一对曙光2A3。以雨果为宝丽金重新出品的邓丽君《小城故事》专辑作为试音素材。
手捧一杯清茗进行欣赏,这“录音室标准”果然是不同凡响。它就像是手中的清茗一般清透玲珑,济济绝尘、清而不妖。搭配邓丽君天簌般的歌声,简直是珠联璧合。“录音室标准”营造出了极佳的现场感,让人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窥见她的身形就矗立在眼前。尤其邓丽君的歌声唇齿清晰,歌词在齿缝间流转,萦绕不绝,空气感十足。果然不是寻常线材可以媲美的效果。现场和Reimyo的线材也作了一下对比,Reimyo线的低频无疑更加有力、动态更加强烈一些,而相较而言,“录音室标准”则显得比较中性。它的高频不见非常鲜亮,中频并不特别厚实,低频也不见风雷动的气势,却在高中低频段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平衡以及音像比例的协调。尤其是在通透度方面,明显将Reimyo线比下阵来。
在我所接触过的大量发烧线材当中,“录音室标准”的杀伤力或许不够直接,但它却有着杀人于无形的效果,让人听过之后总想再慢慢回味一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录音室标准”电源线有着能够媲美世界级产品的效果。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