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老易,是位从事录音事业之老行尊。其作品皆有口碑,并扬名海内外。易兄不但录音方面成就斐然,而且还擅长于摄影、乐器、笔墨。正因为如此,众多的雨果的乐迷常可通过唱片分享此君在锦绣山河捕捉之珍贵镜头。也正是这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以其敏锐之观察力和执著的职业操守,针对现场与时下CD唱片制品之差距而开始艰辛之LPCD创研之路……而然在LPCD成功之际,却……
迫上梁山 连接线於音响器材之重要,这早有共识。其重要性对於录音,混音等前后期制作也一样毫不例外,据老易讲,在研发LPCD,特别是LPCD45的过程中,发现市面上的线材都不理想,会限制着LPCD45音效提升的空间……电源源头非常重要,市面上虽然有排山倒海的电源线产品,其中有不少优秀的,各有音色上的特点。但没有一条能符合我们LPCD制作要求―――低失真、超线性、通透灵敏。因此之故老易唯有“被迫”选择自行研制线材之路,并先从电源线入手。 在一年多的时日里,对导体、屏蔽材料之选用,结构之定型,无一不是老易事必躬亲,这位早已百务缠身的实干家,还须几乎每日额外,为此监听超过二个小时。操劳如斯,老易对笔者直曰:「好辛苦,凈係(光是)揀(听)出不合格的样线一堆堆,不计其数。」 历逾一载之努力,雨果终於自行研究出“ACCD”――交流电源阻尼控制技术的科技成果。应用这种技术的电源线,它能使进入音响器材机器的电源速度加快、更为充沛。 在材料应用上使用美国6N纯铜导体,配合特殊材料使器材内部电源回传到电源线的震动减轻。多重的隔离材料令导体不受RF和杂波干扰。 电源线两端采用最合理物理结构的电镀铑和24K黄金插头,使触点更精密牢靠。事实上笔者有幸尝试雨果1、2、3号电源线,每当插入时更须用力,但手感十分良好。老易讲:「电源线插头触点不是市面一般的一个“点”而是一个面积特别大的“面”,所以过流(导电)特别好。」 众所周知,任何线材都是为听声而设,不过这粗壮而沉重之红黑相间,闪闪发光镀24K金的插头,有独立凸字(每条)编号的3号线(目前上市的型号)之外观和手工之美轮美奂,不由令人仔细观赏,同时线身软硬适中,极之方便用家操作。
一天中招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实。之前早有所闻老易会搞线材,笔者也是得个知字而已,毫不在心。 有日老易带了几条线材突然到访,对此山人原先也不以为然。因为笔者的A5电子分音系统已用BTL和“基石”两种牌子的线材组成盘龙大阵(CD+LP讯源以及多台功放,用线之多数不胜数),已认为无懈可击,你老易上门“踩盛”岂非自讨没趣? 当脸带微笑,似觉胸有成竹的老易要我把他的一条电源线接上CD解码时,在下顿时被那种雨过天晴之通灵剔透惊呆了,再接升频、前级、再听老易近日之新作《太阳》(雨果发烧碟12-LPCD45第12段)更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这个老易录於06年10月的北京北影四百平方米大棚的太阳《龙腾新世纪》双打击乐协奏曲第一乐章,由新成立的大型民族乐队“华夏民族乐团”演奏,关乃忠指挥的超级爆棚乐曲,有了几条老易新卖靓线加盟的A5系统,更显虎虎生威。乐曲中编制有中西大小鼓超逾二十个在轮番怒吼,和庞大的乐队在虎啸吟时,那种有如火山爆发、地动山遥之势、在重播时能秋毫明察、稳若泰山、当拔去老易的几条力作时“太阳”顿时没精打采:乐队前冲、鼓声松散、锣钹尖叫、层次模糊。在听LP黑胶时,老易提出唱头放大器也换上他电源线时,笔者即求饶:「易兄我知道好嘢矣,唔驶再试(心付发梦都想全部换哂,但只恨阮囊羞涩也。) 老易临走之际,一向自以为好定力之在下,此时也方寸大乱,唯有留下一条3号2M巨蛇,置於前级稳住“阵脚”,否则山人将会寝食难安也。
焕然一新 用雨果2M #3号线《录音室标准》电源线把守着前级这咽喉重地,即收立竿见影之效果:
一.亮如晶 仅换一线已有拨云见日之感受,神奇如斯不由惊喜莫名。 说实在原接在前级之电源线亦非平庸之辈。经多次筛选才接上的欧陆名线。自换上这雨果#3号《录音室标准》电源线,原来(比较)仿有一浸轻纱似的灵气吊挂於乐队前面,现已一扫而光。份外通透,宁静、讯息量也随之增加。 在听Mercury“水星”434 351 CD的谢林小提琴、差利斯莱钢琴的克莱斯勒小提琴小品时,那美玉(小提琴)灵珠(钢琴)之晶光透亮,更显这陈年不朽名盘之身价。听ABC“琴魂”时尽显现代优秀录音之细腻清晰之光彩,一代奇才青年之小提琴家李传韵之令人眩目之琴技,更形象地凸显“眼前”,山人之A5重播弦乐竟能如斯精彩,这雨果#3号《录音室标准》电源线亦不可没也。
二.厚如玉 作为古董大号角A5,其中音之浑厚,能量之充沛,乃是其长处也。今在这《录音室标准》稍作(只用一条)点拔,在浑厚、充沛之余,其结象更佳,密度更高。 适逢老易兄带来白版碟LPCD45邓丽君《淡淡幽情》,在听第二首“但愿人长久”时,开头音乐引子的钢琴粒子,与琴腔共鸣之质感和强弱变化的细节,以及邓丽君婉转低回,俏丽无匹的歌喉娓娓唱出这聚散无常、悲欢离合的“但愿人长久”,在优异的结象下,如见君姐朱唇轻启,倩影玉立。其时老易不由讲句:靓得好得人惊呀! 后再试听什么“烟屎歌王”阿明的“再坐一会”,蒙古天簌莫尔根“苍天般的阿拉善”,上课啦,“螃蟹歌”等人声碟,其沙哑厚实,其豁达高昂,其清脆纯真,皆跃然而出,栩栩如生。
三、快如电 号角喇叭瞬变之快,乃一绝也,在全胆放大器之驱动下,其速度可媲美时下优质胆机+现代扬声器,在音色厚实绵密基础上,追求速度乃梦寐以求也,这条无愧为冠以精确为名之3号线,虽使用在前级,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在一种电光火石之快速支配下,音乐之形态更为精准,音乐色彩更丰富多姿,音乐之动感更鲜活传神。无论是飘逸飞射之三角羚,还是起伏跌宕之小提琴,无论是虎虎生威之角号,还是春雷骤现之大鼓震天,每一粒音符却如赋以生命似的生机勃勃,朝霞万道。
四、力如神 以动态见称之A5,虽仅用一条3号线,已力如潮涌有如神助,动态徒增。特别越大之场面,越是错综复杂的爆棚交响乐,更显出这条线之优点。当播放06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集数奖於一身的《金色庆典》中“霸王别姬”时,甫一开声在层峦叠嶂之管乐齐鸣中,1.8米直径之大鼓於后排狂轰大爆,稍后箫、筝对答,互相呼应。细若银针之筝声在光环(气围)包里下如春风化雨,点滴分明,透空而出。 当换上原用之电源线,则乐队趋前、三锥空间感收缩,音乐线条及低频力度与形态变粗、变松与散。这种用与否便即收立竿见影之变化,可谓屡试不爽,显而易见。
傲雪红梅 试听这线期间正好三水两位同好升级更新器材,邀余前往分甘同乐。笔者便顺携3号线奔赴三水。随后又至顺德、中山等地比试,结果这条中价位的新贯,令好些同好刮目相看。其问互试当中有以一身牛力称着(折实一万余大元)之美洲名线,但在“3号”面前却马失前蹄。又有贯至二万元过外之以音色幼滑花丽见长之欧陆名牌,相比之下“3号”精致之余其音乐感染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3《录音室标准》所到这处,均在结象之凹凸,三维音像之展现,音色之幼滑精致,讯息量之丰富,动态之强劲等方面都出人意表。记当日老易兄在舍下试听比线时笔者询问:线何咁重料,咁靓声的3号线,只卖千元(2M折买6800元)?以质论价应超万元。答曰「搞线材是被迫的,主要是为了搞好LPCD才去研发,现在搞掂了,就当益下的发烧友啦」余又问:「电源线已大功告成,还有讯号线,喇叭线有无计划搞。」答曰:「当然要搞,一步步来啦,不过跟着3号线之后,还有2号、4号等电源线陆续推出。2号线动态更利害、4号线音色更饱满。这样将会适合发烧友的各种口味。」 余祈望,来日之雨果讯号线、喇叭线也如其电源线这般出类拔萃,届时乃吾辈之福也。 正籍老易於06年底推出3号线‚雨果20周年志庆,是巧合,还是福至心灵,这要请教老易才可分晓也,二十载之风风雨雨,柳暗花明,从卡带古琴录音起步,至今已有数百个优秀录音面世,这皆出自老易一人之手,这可谓录音史上第一人也,易兄是才子也是位强者,对贞、善、美之执著,其胜不骄,挫不馁之品格,为挖掘,宏扬国乐,长期以来,不利字当头,不计得失,不还余力,至今不少珍贵无比之绝响得以留声传世,可谓功德无量永载史册。 正由於老易之多才与执著,今雨果旗下拥有达致国际水平之制作无数,当中有各类型之音乐制品,并被广大乐迷接受和拥戴。 “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辛之背后伴随累累之硕果,随著LPCD和LPCD系列线材之研发成功,雨果---朵时代之奇葩,将更馥郁,更芬芳。
---刊于音响技术 2007年3月号306期 |